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文觀止】宋 蘇軾:喜雨亭記

蘇軾
font print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音:變)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游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游而樂於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音:如);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記錄。
周公得禾以名其書:唐叔得禾,異穗同穎,獻之成王,成王以饋周公,周公乃作「嘉禾篇」。
漢武得鼎以名其年:漢武帝元狩六年得寶鼎於汾水上,遂改元為「元鼎」元年。
叔孫勝狄以名其子:魯文公十一年,叔孫得臣,獲長狄僑如,乃名其子曰「僑如」。
扶風:古郡名,宋時已改為鳳翔府。今陜西關中道西部皆是。
雨麥:雨作動詞用,落也。言雨落於麥上。
岐山之陽:岐山,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北,近鳳翔。陽,山之南。
占:占卜。
有年:豐年。
彌月:整個月份。
忭:撫掌拍手。
薦饑:連歲不熟。
襦:上衣。此泛指衣服。
太空:天空。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6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六日電)劉和平等旅外藝術專家今天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梳理「北宋書畫家郭忠恕之死」、「米芾的作品表現」以及「李公麟的敘事畫」等,一窺北宋文人承載著豐富的藝術風華;同時,也從蘇軾與周遭文人的互動,發掘繪畫中隱含的「密碼」。 
  •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蘇東坡就是其中一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音:逋)糟啜醨(音:離)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於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
  •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歎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音:須)俞之聲, 歡忻(音:心)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是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 文乃作者貶官黃州時,和賓客遊歷赤壁以後所寫。當時作者誤認為所遊之赤壁即為赤壁之戰的赤壁,所以文中對周瑜、曹操興起一些感慨。蘇軾這次遊赤壁是在秋天,同年冬天又重遊一次,也寫一篇賦,為了所區別,故有前後赤壁賦之分。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音:板)。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 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音:促)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音:謝)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遯(音:遁)於光黃間,曰歧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