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市田寮河 台灣首條人工運河
【大紀元3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少有人知道位於基隆市中心的田寮河是台灣第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海洋大學教授陳基國、中正區戶政事務所主任林莉莉特別在今年的清明懷恩法會中,整理田寮河歷史文獻,盼以「田寮河的一生」特展,帶著基隆人一起來追本溯源。
一八七六年英國人布萊恩所著「在福爾摩沙的一次旅行」書中,描述田寮河曾經是上游山區煤礦運往海口的要道,兩側堤岸光滑有規則,顯然是運河化的結果,這是最早關於田寮河的記載。
林莉莉說,基隆地區早期的漢移民慣稱河為港,如牛稠港、石硬港及蚵殼港等,並將此一名稱延伸為田寮河流域的沿岸聚落,清末及日治初期的行政區劃為田寮港庄。
台灣的文獻記載,田寮河開鑿運河最初工程在劉銘傳巡撫任內進行,為基隆港築港工程的一部分,一八九五年日治初期,當地居民數僅一二六戶、六四六人,其後因為重要的公署機關設置於此區,逐漸成為基隆市區精華地段。
林莉莉說,田寮港流域一帶是日治時代基隆的醫療中心,署立基隆醫院的前身、府前台北醫院基隆分院就在現今的仁愛國小,十九世紀初期,基隆流行鼠疫,日本人在東信路設有收容傳染病患的「隔離醫院」,被稱為「老鼠醫院」,旁邊還有一座治療婦女病症的「婦女病院」。
田寮港運河隨著市街繁榮逐漸延長,一九三一年延長至一六五○公尺,並舉行正式的開通典禮,一九八○年基隆市政府由港務局手中取回田寮河管轄權,田寮河早已失去運輸功能,由於污水排放日益嚴重,整治工作成為歷屆市長的要務。
——————————————————————————–
田寮河小檔案
田寮河發源於槓子寮,舊稱田寮港頭一帶,即現今基隆市信義國中的東北側山谷,昔日本區出產煤礦,從源頭至基隆港河口全長約三點五公里。
清末日治初期,因地方人口聚集逐漸繁榮,田寮河成為上游伐木和煤礦運輸至下游的水運要道,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蓬勃發展,配合交通運輸所需,河面上陸續蓋起十座車行橋樑,至此宣告田寮河角色已從水上運河轉型為市區的親水景觀功能。(記者翁聿煌整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