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為留學子女婚事愁死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歌手張明敏渾厚深沉的聲音在回蕩。60個出國留學生家長坐在一起,思念著他們遠在國外的孩子。
“等了一個多月,我們一直都期待著這次聚會。”留學生家長徐女士說,孩子出國幾年了,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孩子。他們就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認識更多的留學生家長。當然,認識了家長,就等於給國外的孩子找到一個河南老鄉,讓他們在國外互相照顧。如果可能,說不定還能成就一段姻緣。
聚會正式開始後家長們熱情很高,介紹自己的情況時總不忘介紹一下自己的孩子。一位姓周的母親在發言時,說到動情處已是泣不成聲。她說,孩子29 歲了,只會研究學問,自己的終身大事從不考慮。她不想讓女兒成為人們說的“滅絕師太”,想給女兒在鄭州的留學生中,物色一個年齡相仿的如意郎君。
自豪:孩子出國後學會了“單飛”
“以前,孩子去一趟鄭州的二七廣場摸不回家,還報警求助員警”。任女士女兒在韓國留學,說起變化,她臉上立刻有了燦爛笑容。之所以要送孩子出國,任女士就是想讓孩子放下依賴心理,增強自理、自立能力。自從女兒出國後,租房要靠自己,學習結束後還要打工。兩年之後,女兒已經自立自強。任女士認為,孩子大了,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單飛,千萬不要擔心孩子不行,其實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很大,關鍵要看父母會不會開發。
擔憂:女兒都28歲了,還沒男朋友
“每次通越洋電話,我倆都為這個話題鬧得不歡而散。”
郭女士的女兒去美國5年了,一提到女兒,郭女士自豪得很。“孩子是從清華大學出的國,現在在國外讀生物學博士。”
郭女士是位中學老師,但是一提到女兒的終身大事,愁雲馬上籠罩了她。女兒28歲了,連個男朋友也沒有。每次國際長途,這個話題是母女兩人通話的重要內容。最近,這個話題常常讓母女倆不歡而散。
上次打電話,郭女士讓女兒抓緊時間找朋友,問女兒:“你也不找男朋友,萬一哪天媽媽死了怎麼辦?”她說,女兒一聽就著急了,說:“現在你又嘮叨這個事情了,以前我上學的時候,你眼裏只有你自己的學生,那個時候你怎麼不管我?”郭女士哭了,自己當了30年的班主任,退休前,學生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那個時候的確對女兒關注太少,孩子也懂事,各方面都沒有讓她操過心。自己一直以為孩子理解自己的工作,可……“我是個合格的教師,但不是個合格的母親。”
“她不出嫁我愁上愁”。在場的許多父母都和郭女士一樣,希望借這次聚會,認識一些留學孩子的家長,“說不定,這裏面有適合我女兒的人。”
爭論:究竟是孩子回來,還是我們出去?
父母們培養了一個個優秀的兒女,有激動也有辛酸。每一次精彩的講話結束,都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扈女士說,很少有人關心他們這個群體,孩子在國外,他們獨自在家守“空巢”,除了思念還是思念。這次借搞聯誼的機會,讓她一下子結識了那麼多留學生家長,以後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走動走動。
“去國外吧?一大把年紀了,語言不通,國外生活一定很孤單;不去吧?孩子在國外也不安心。”
“我們的孩子是繼續留在國外好,還是回國好?”張女士的問題讓在場的留學生家長出現短暫的沈默。
張女士只有一個女兒,4年前去了加拿大,女兒在那邊拿到學位也找到了工作,還準備以後留在那裏,等穩定後就把父母也接過去。張女士認為,自己和老伴都到了這個年紀,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到國外生活一定孤單。但孩子卻不肯回國。
“我們慢慢老了,只有一個女兒,想和她一起生活就得出國,留在國內就沒有人照顧。”這個問題讓張女士頭疼不已。
李女士的孩子也在國外,孩子想留在國外也讓她左右為難:“現在我們操孩子的心,20年後孩子就得操我們的心。到時候究竟是孩子回來,還是我們出去?”
李女士有次去北京,看到某大學的家屬樓裏,大多數人家的孩子都出國了,淨剩下些老頭老太太,生病了互相攙扶著,“看上去真可憐”。
現場90%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成以後回國發展,也有10%的家長認為:國外的環境更適合孩子發展,他們會尊重孩子的意願。說這些的時候,他們臉上仍然有淡淡的失落。文章來源:【看中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