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少吃堅果
以往,人們對節日病的認識,不外乎積食、腹瀉、胃痛等消化系統疾病。可近年來,每到節假日後,因爲痛風到醫院就診的人卻越來越多。農曆新年和正月十五一過,香港《明報》、臺灣《台視新聞》等媒體就相繼報道,許多人因爲節日放開肚皮大快朵頤,讓痛風找上了門。
在過去,痛風很少見,1958年以前文獻中有記載的只有25例,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其發病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漸漸地,人們對痛風的重視程度也明顯高了起來。比如現在大部分痛風患者都知道要少吃動物內臟、海鮮,少喝各種肉湯、肉汁……可是,這樣就夠了嗎?
簡單來說,痛風的形成源於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正常情況下,它要經過正常的代謝産生尿酸,然後再通過腎臟將這些不必要的酸排出體外。然而,一旦嘌呤代謝出了問題,令尿酸在體內過多沈積,就會在關節形成結晶,引發炎症。動物性食品就是因爲大多嘌呤含量較高,才會成爲痛風病人的禁忌。
不過,控制好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並不代表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比如豆製品中嘌呤含量就不低。相對來說,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吸收率較動物性食物低一些,所以也沒有必要把豆製品完全“拒之門外”,只要每天把食用量維持在50克以內就可以了。
此外,堅果類食品痛風病人也應該少吃。因爲痛風雖然表現在關節,卻屬於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其他代謝綜合征,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等。堅果多數含油脂偏高,吃得過多,很容易令脂肪堆積,形成肥胖。而脂肪具有抑制尿酸排出的作用,一旦尿酸排出受阻,就算再努力控制嘌呤攝入,也可能無濟於事。所以建議痛風患者平時少吃點堅果,儘量每天不超過25克。
來源:《生命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