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標明氣候變化和農事季節,在農業生產上有重要的意義。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年從立春開始,依次為雨水、驚蟄、春分等。驚蟄一般在西曆3月5、6或7日,今年是3月6日,農曆正月十七。
驚蟄過後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之季,但又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之時,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所以,在這一節氣中,應該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
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一系列肝的病證,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病,常會在春季復發或加重。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肝臟機能失常,則易發生上述病症。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春季注意調理起居飲食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第一,生活上不要過分勞累,造成體質下降,容易使疾病乘虛而入;第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第三,飲食上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旺的食品為主。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鴨血性平,營養豐富,養肝血、治貧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 鴨血菠菜湯可養護肝臟、疏理肝氣。新鮮水果蔬菜中,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可以清熱瀉火;山藥、蓮子、銀耳等,可以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健脾和胃。
只要順應季節的變化,做到天人合一,就能健康生活每一天。
文章來源:華夏中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