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特色人物

雷根的政治靈魂伴侶

珍‧卡派翠克在聯合國實踐自己的學說

有關珍‧卡派翠克(Jean Kirkpatrick)的最重要的故事,是《國家觀察》雜誌主編(National Review)執行編輯傑‧諾陵格在紀念她的文章中提到的:在前蘇聯末期,珍‧卡派翠克與其他的外交政策專家一起訪問蘇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蘇聯核武之父安德烈‧薩哈羅夫問這群來自美國的名流:「卡派斯基(Kirkpatski)!卡派斯基!你們哪一位是卡派斯基?」

當大家把珍‧卡派翠克指給他時,他對珍‧卡派翠克說,勞改營裡的每個人都知道妳的名字,因爲妳在聯合國大會宣布了蘇聯政治犯們的名字。

雖然給與處於絕境的人們希望,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這位美國史上第一位女性駐聯合國大使(1981-1985)的貢獻還不止於此。這位具有強硬反共立場並為美國利益毫不猶豫的外交家及政治學教授,生在一個她屬於的時代。

從教授到外交家

1978年,卡羅爾‧沃依蒂瓦成爲第一個波蘭教宗約翰‧保羅二世。撒切爾夫人1979年當選為英國首相。接著,1980年雷根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在十年內,冷戰時期和平結束。

1979年11月,珍‧卡派翠克刊登在《評論》雜誌的文章「獨裁統治與雙重標準」(Dictatorships and Double Standards)得到了雷根的高度贊賞,當時他正在準備總統競選。雷根寫信給卡派翠克表示,這是他在類似議題中讀過的最好的文章。

在文章中,卡派翠克批評了當時的總統吉米‧卡特的外交政策,認爲卡特總統對前蘇聯比對其他的獨裁國家還好。她認爲,應該區分獨裁(authoritarian)與集權(totalitarian)。在獨裁國家裡,一些社會的因素如宗教、法庭和媒體等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自治。但在集權國家裡,沒有個人或機構可以逃脫掌握全部的意識形態的控制。因此,美國應該區別對待這兩種政權。集權國家比獨裁國家更難以民主化。

1980年2月,通過一位記者的介紹,雷根與卡派翠克在一個晚餐聚會上見面。一位民主黨員如何做出决定幫助共和黨總統侯選人呢?卡派翠克後來回憶說,雷根告訴她:「你知道,我也曾經是一位民主黨人。」雷根贏得了她的支援。

卡派翠克幫助雷根贏得了1980年總統大選。雷根上任後,任命她為具有內閣大臣級別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從1981年1月他的總統就職典禮開始生效。這不但使卡派翠克成爲第一位女性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也使她成爲雷根共和黨內閣中唯一的民主黨成員。

助美國人恢復自信

卡派翠克最早發表的學術文章之一是《欺騙為策略:對全球共產主義戰術的研究》(1964年7月美國政治與社會科學學院紀事AAAPSS)。她的想法與雷根總統的想法不謀而合。

她認爲前蘇聯不僅是邪惡帝國,也是集權主義不人道的試驗。隨著西方經濟、軍事和道德力量的增長,這個不人道的試驗將枯萎並死亡。她啓發了雷根總統1981年在聖母大學(U of Notre Dame)的演説:「西方不會圍堵共產主義,而是超越它。我們不會聲討它,而是不考慮它。它是歷史上悲傷而又奇怪的一章。現在這一章的最後幾頁正在書寫中。」

卡派翠克是在外交政策方面對雷根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獨裁統治與雙重標準」成爲雷根執政時期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元素。 「卡派翠克學説」被認爲是繼美國外交官和歷史學家喬治‧肯南後最有影響力的學説之一。肯南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提倡「圍堵政策」對付前蘇聯的擴張主義而出名。

在卡派翠克作爲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任期內,美國面臨的挑戰是恢復自信。1979年11月,伊朗學生占領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並扣留幾十名美國人為人質,要求白宮交出流亡的巴列維國王作交換。人質事件持續了444天,直到1981年1月20日,伊朗當局才釋放了所有美國人質。卡派翠克認爲,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事件。

她認爲,沒有必要在任何事件上妥協或懷柔。相反,她滿懷激情地與「擴張主義者」前蘇聯和他的盟國們戰鬥。

她在聯合國的工作是恢復美國人信心的重要一部分。雷根曾經說,卡派翠克把美國背上「踢我吧」(kick me)的標籤摘掉了。

重歸學術界

1982年1月,國家安全顧問理查‧阿倫辭職。7月,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辭職。當時卡派翠克對總統的影響力,使她有可能成爲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她贏得了CIA主管威廉‧凱西和國防部長溫伯格的支援。但是新的國務卿喬治‧舒爾茨堅決反對。卡派翠克沒有得到這個職務。幾年後,不少人期望她競選美國總統,但是最後她決定不這樣做,她返回了學術界。

卡派翠克的本名是珍‧喬丹,她出生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雖然家境不富裕,她憑著自己的才華一路發展。24嵗時,她已經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隨後到美國國務院就職情報調查員。兩年後,她到巴黎政治學院(the Institut de Science Politique)讀博士後。1955年與艾弗洪‧卡派翠克(Evron Kirkpatrick)結婚。

1955至1972年間,卡派翠克為政府和研究機構做咨詢,1968至1978年攻讀並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73年成爲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教授。

1985年離任後,卡派翠克繼續在喬治城大學擔任教授,並在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擔任資深研究員。

2003年,布希總統任命卡派翠克率美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在會議上,她充滿勇氣和激情的聲音再次在聯合國響起。她尖銳地批評人權委員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僅對世界上很多嚴重迫害人權的行爲視而不見,反而對不少違反人權的國家和政府加以保護。

1985年後,卡派翠克把生活的重心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作爲母親和妻子的角色。在1998年接受《世界與我》雜誌訪問時,她表示丈夫工作養家,她應該多和孩子們在一起。

她說,很多人問我,你不覺得可惜嗎?在過去的10年裡,如果沒有待在家裡,那麽妳可以有多少成就呀?我的回答是,這麽做沒有使我變軟弱,它使我更堅强。我不後悔,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這麽選擇。

或許這正如她在晚年時對美國的期許,美國必須學習怎麽從一個超級大國變成一個普通的國家。她是希望美國變得更堅強吧。

卡派翠克於2006年12月7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家中去世。◇(//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