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六日電)研究醣蛋白三十多年的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積極尋找與醣有關的癌症與病毒病變醣蛋白質,「新型醣分子探針」與「快速醣晶片製作法」是領先全球的研發成果,有助進一步追蹤癌與病毒細胞的機制,進而開發新的疾病檢測法與有效的抗癌藥物,這項研究成果有助台灣生技相關產業發展。
翁啟惠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徐翠玲及美國Scripps研究院合作完成的醣分子化學探測法研究成果,獲二月五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網路線上預告版(Online Early Edition of Proc.Natl.Acad. Sci. USA on Feb 5,2007)刊載,正式版日內將刊登,加上翁啟惠一月三十一日在「自然」雜誌(Nature Protocols網路線上)發表快速醣晶片製作法,都將對醣蛋白研究有重大貢獻。
翁啟惠指出,人體基因功能表現在蛋白質,但人體蛋白質超過八成與醣類結合才有功能,醣蛋白須經核醣核酸RNA修飾,醣化過程可能遭遇外來入侵物而產生癌細胞、細胞發炎、病毒感染,但人體兩萬五千個基因的蛋白質有好幾百萬甚至千萬,醣化以後更多,與疾病有關的蛋白質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出來做進一步研究。
他表示,國際文獻常報導癌細胞有兩種含量較高的醣蛋白,就是海藻醣與唾液酸,因此,他在四年前開始設計類似這兩種醣蛋白的化學分子探針,最新研發的海藻醣探針是第二代,毒性已較第一代減少,唾液酸則是第一次研發出來,等於找到檢測癌細胞的標的物,將類醣分子探針注入癌細胞,會在細胞裡面蛋白合成的原始地方即「高爾基體(golgi)」合成,加入試劑可有瑩光協助追蹤,有助進一步研究癌細胞結構與機制。
翁啟惠說,像肝癌、乳癌等的醣蛋白質都已找到,結構卻還沒找出來,透過分子探針,也有助開發新藥物,例如中研院正在發展乳癌疫苗,就是使用海藻醣探針,研發多年後,現在進入第二期人體實驗,預期是疫苗注入人體後,免疫系統啟動,人體產生抗體,再用這個抗體去找血液內有沒有癌細胞,這項檢測模式也適用肺癌與攝護腺癌。
長期對醣合成有興趣的翁啟惠也開發出多醣快速合成法,可做醣晶片,他已經把所有與醣有關的癌細胞、病毒細胞各類醣蛋白的合成多醣蛋白大約六百多種,放在一片一毫克的晶片上,檢測靈敏度達十的負十八次方,一滴血即可反映出病變細胞是那一種醣蛋白,即使愛滋病毒、流感病毒甚至H5N1禽流感病毒的醣蛋白也可更快速檢測到。
翁啟惠說,用醣晶片找病變細胞,將比過去使用的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與複製基因方式(rcpcr)更可定量且更精確,他已經申請專利,四年前即已技術移轉給美國聖地牙哥一家廠商,量產指日可待,由於台灣的半導體晶片電子產業很進步,他建議廠商到台灣來生產,預期美國廠商將會來台灣尋求廠商合作生產,將有助台灣生技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