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 歐陽修:朋黨論
宋仁宗時,杜衍、富弼、韓琦、范仲淹等並執政,歐陽修、王素、蔡襄為諫官,欲革弊政,致太平。陳執中、章得象、王拱辰、魚周詢等不悅,謀傾陷君子。杜富韓范不安,相繼去國。小人創朋黨之說,欲盡其善類,藍先震進朋黨論。歐陽修既上疏論杜富等皆公忠愛國,又上此論以破邪說,仁宗感悟。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義,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音:歡)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凱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
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咸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後世;然皆亂亡其國。
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音:翹)舜為二十二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夫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黨:猶今言黨派。 黨,朋也。
賊:害。
名節:名譽節操。
四人:堯時有四大凶人—共工、驩兜、三苗、鯀。
八元:左傳:「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伯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天下之人謂之八元。」
八愷:左傳:「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夔:后夔,舜臣名,典樂之官。
稷:后稷,虞舜時農官,棄掌其事,因亦稱棄為后稷。周之始祖,母姜嫄踐巨人之跡而有娠,生子以為不詳,欲棄之,因名棄。
契:舜臣名,為司徒,敷五教。商之祖,母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封於商。
二十二人:四岳九官十二牧,共二十二人。四岳,官名。九官:禹、稷、契、皐陶、伯益、后夔、伯夷、垂、龍。十二牧,十二州之牧守。
後漢獻帝時……已無救矣:此指東漢末年所謂的「黨錮之禍」。桓帝時宦官擅權,名士大臣皆羞與為伍,因此雙方交惡,天下士子亦多站在大臣這一邊,攻擊宦官。有汝南太守宗資重用功曹范滂,南陽太守成瑨重用功曹岑胵,因壓抑豪強,得罪宦官,聲名大著。太學生郭泰、賈彪等與名臣李膺、陳蕃等互相標榜, 勢力更盛。李膺做河南尹時,妖人張成交接宦官,說將有大赦,故意教兒子殺人,李膺便捕成子抵命。成弟子牢修上書,誣李膺等收買太學生,結黨為害朝廷, 桓帝震怒,遂捕李膺下獄,令行郡國,搜捕黨人,株連有陳實、范滂等二百餘人。隔一年,因竇武等上表營救,李等始獲釋放,但仍禁錮終身,不許仕進。桓帝崩,靈帝即位,宦官又奏請逮捕黨人,於是全國正人君子,都被指為黨人,死在獄中的約有一百多人,株連而被殺死、充軍、禁錮者有六七百人。後黃巾賊起,靈帝怕黨人與黃巾賊合謀,始下詔赦罪,誅徙之家,皆歸故郡。然黨錮之禍前後歷二十餘年,朝野崩離,綱紀蕩然,加以黃巾賊盛,漢遂亡國。
唐之晚年……唐遂亡矣:自唐穆宗長慶元年起,朝廷即有所謂牛李黨爭,一方是李宗閔、牛僧儒,一方是李德裕,各立朋黨,互相傾軋,共歷四十年之久。大體而言,牛黨多小人,李黨多君子,唐昭宗是唐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名李曄,於西元九零四年為朱全忠所弒。
誚:責讓。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諡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