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他這個家,其實需要一個家人聚在一起的空間,否則家人變成這麼冷漠,就算房子再大再昂貴,最後也沒有心靈溝通的地方了。
我一再強調,房子變成家,是裡面有了人性的溫暖,那才叫做「家」,不然它就只是一個房子。一個房子就算非常昂貴,若是裡面沒有人住進去的溫暖,它就失去家的意義,我們也不會愛上它的。
美是幸福跟快樂
也許大家都讀過一本書叫做《小王子》,書裡面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看見一個房子很漂亮,回來就跟他爸爸說,那個房子很漂亮,前面有一個小小的花園,牆上都是藤蔓,七月的時候會有很多薔薇花爬滿整個窗台上,進屋以後房間裡面有什麼樣的家具,然後人圍坐在壁爐前面,火光非常的溫暖。他敘述了好長好長,跟他父親講這個房子多美多美,然後他父親很不耐煩的打斷他說:
「你告訴我,這個房子到底有值多少錢?」
很多人都被《小王子》這本書所感動,因為它對比出大人的價格世界跟孩子的美麗世界。
美並不是價格,你沒有辦法在美上面標示出它多昂貴,美是無價的。美也是你生命裡面的幸福跟快樂,我很難跟你解釋我的幸福能賣多少錢,如果幸福可以論兩論斤賣的話,就不是幸福了。
我相信家的溫暖也是如此,有一天如果現代人的生活已經忙碌、匆忙、冷漠到親子關係都不怎麼親密了,相信那個時候我們會覺得住進再昂貴的房子,都是巨大的遺憾,因為房子、家,應該是全家人的心靈空間。這是我們談到住的美學的第一步,可是同時我們也希望有朋友們今天已經經營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家,然後有機會邀請朋友來感覺到你們家的溫暖,也把這樣住的美學推廣出去,最後會變成一個社區的精神。
曾經有一些學建築的朋友,在多年前感受到台灣因為在工業化之後,人際關係越來越冷漠的狀況,他們就做了一個嘗試。
他們以建築工作室的名義發函給某一個都市一條街上的每一個家庭,大意是過一個月就是中秋節,你準備如何度過呢?是跟家人在一起嗎?你願不願意跟這個社區的人一起過中秋節?他們設計了活動,到警察局登記,那個晚上把這條街封起來,掛上很多工作室製作的紙燈籠,滿桌零食擺在樹底下,然後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過中秋節,把你自家的月餅、菜帶出來,跟你的社區鄰居一起來慶祝。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活動,我在現場非常感動,我覺得雖然這件事情在今天台灣或許大家覺得還是很難推行,可是這種情況表示大家已經共同愛上這個居住環境了。也許社區中有獨居的老人,原本是落寞地獨過中秋,可是活動之後他會覺得整個社會是他的家、整個社區是他的家,這個時候我們的居住美學才會有可能真正地提升、真正地改善。
在生活美學裡談到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居住問題,應該如何經營一個有人性空間的家,如何與周遭環境的人產生人際之間的互動。這樣的課題可能已經不是建築專業人士的職責而已,更包含著每一個使用空間的人,怎麼去認識自己跟空間之間的相互關係。
希望安居樂業
很多朋友去過日本,我們在京都、奈良、或是大阪可以看到非常多座深受唐朝影響的寺廟,呈現出一種高雅和幽靜,從中體會到建築代表一個文化集大成的表現。
我相信很多人去巴黎一定會去拜訪聖母院、凡爾賽宮、羅浮宮,不管那些是教堂或宮殿,基本上都是建築,這些建築使用什麼樣的材料?築架起什麼樣的結構?建築出什麼樣的形式?完成什麼樣的空間?為什麼這些建築上千年來或者幾百年來,人們不斷地去學習,因為它們蘊涵累積了非常多人類生活的品質。所以你會羨慕古代的人生活在這樣的空間裡,他可以有這樣美好的生活。
除了教堂、寺廟、宮殿外,也包括對以往民居的研究,像林徽音與梁思成,算是在中國研究民居的最早一代。
我自己去過安徽民居,發現明朝、清朝在安徽居住的一般老百姓,竟然已經很注重生活品質了。我去拜訪在安徽黃山腳下幾個村落,小小幾百戶人家,一條小河蜿蜒流過。
每戶人家每一天要到河邊淘米,洗衣服,甚至要在這裡刷馬桶。我們知道淘米是為了吃飯、刷馬桶是清潔排泄物。在那兒,居住的環境有一些共同的約定,例如不能在上游刷馬桶,否則下游的人家怎麼辦?都不能用這個水了!所以在下游不影響環境污染的地方,大家可以清洗馬桶;上游水源最清澈,讓大家洗米或洗衣服。
我在那個村子裡有很大的感動,幾百年前一個小小的村落,都是小老百姓,可是他們會訂出一項生活品質的公約。再想想看我們今天,社區裡車子該如何停,垃圾該如何處理,處處都發生問題,其實最需要的是一份社區的公約,如果社區裡沒有一份道德公約,法律規定訂得再嚴也是沒有用的。
我們都聽過所謂的「路霸」,有人強佔家以外的空間,變成自己的停車位……,在這樣的狀況裡,就算城市規劃得再好,美感也都被破壞掉,因為大家缺少了共同認知的道德感。談到居住環境的品質,今天我們最大的難題,也許就是在這麼小小的島嶼上擁擠了這麼多的人口,個人空間跟公共空間很難做出明顯的區隔。
可是我想去過日本的朋友,絕對跟我會有同感:日本也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地方,東京絕對不會比我們的城市來得空曠,也是非常擁擠,但我會被日本人的守法跟道德性所感動,就像他們排隊的秩序,以及每一個人遵守自己的空間跟他人空間的關係,那秩序是什麼?秩序就是你的尊重。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居住空間本身是難度很高的教養練習。
日本的居住空間往往比台灣還要小得多。我到日本友人家裡,發現他們一家幾口人住的空間比台灣小很多,可是乾乾淨淨。有時候他們的院子小到只有一公尺見方,可是他會懂得在底下鋪著白石頭、種一支竹子,回家時看到那一支竹子映照在白粉牆上面,完全像一張水墨畫般,非常地美。
當時我就聯想到古老中國的建築空間裡其實有類似的手法,像蘇州園林,經常在白粉牆前種一支竹子,稱為「以竹為畫,素壁為紙」。樸素的牆壁當紙,以竹子作畫,竹影子打在牆上就是一幅畫,不必另外掛畫了,這些都是營造居住環境品質跟空間的方法之一。
摘自《天地有大美》 遠流出版社 提供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