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正修科大研究團隊解析珊瑚白化機制
【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六日電)一般人知道珊瑚有共生藻類才能存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正修科技、東華大學研究團隊今天發表研究成果,了解珊瑚與共生藻的關係,並研發出完全分離珊瑚外胚層、內胚層技術,分析珊瑚基因,解析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的分子作用機制。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長陳啟祥今天在高雄縣正修科技大學舉辦的珊瑚海洋生物科技研發成果發表會中,說明珊瑚幼苗獨特的共生模式及分離珊瑚內外胚層技術。
他表示,多數珊瑚體內有一種名為渦鞭毛藻的植物生長在裡頭,這種現象稱之為胞內共生,而渦鞭毛藻俗稱為共生藻。共生藻呈現黑褐色,除提供體色,在珊瑚體內也會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就變成珊瑚成長需要的主要養分。
他表示,珊瑚白化是因共生藻離開珊瑚而不再共生其內,以致珊瑚變白,且逐漸走向死亡。珊瑚白化是海洋生態環境中日趨嚴重的現象,由此可知,共生藻對珊瑚很重要。
他表示,珊瑚是兩胚層的動物,共生藻幾乎佔據整個珊瑚的內胚層。一般外來物質進入細胞多會被細胞內的酵素分解破壞,如人類免疫系統中的防禦作用;但珊瑚不但沒有分解這些入侵的藻類,還讓牠安穩快樂地生活在體內,這種動物細胞及植物細胞間的溝通與調控很微妙。
他表示,研究發現珊瑚的胞內共生不一定只發生在內胚層,某些珊瑚著床的胚胎就有共生藻,即外胚層就有共生藻,隨著珊瑚成長而轉移到內胚層,這助於找尋調控珊瑚與共生藻共生現象的分子機轉。
團隊也研發出解析珊瑚共生機制的關鍵技術,利用常見的去痰藥物(黏液分解劑),使珊瑚的外胚層及內胚層完全分離,且保有完整的組織,打破數十年來的研究瓶頸。
陳啟祥表示,科學家可有效準確地將珊瑚內外胚層分離,進行珊瑚蛋白質體學及基因質體學的研究,進一步解析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的分子作用機制,並發掘珊瑚新穎基因的功能,以應用在珊瑚保育及生技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