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五日電)自1993年推動台灣參加聯合國運動以來,台灣國際文宣手法歷經幾階段變化,文宣內涵走向台灣國家化、台灣本土化,文宣方式則從早期赴智庫演講、平面廣告,走向立體化的公車亭廣告,到最新的媽祖出巡,與明年要擴大舉辦的「眾神護台灣」,活動更具多元創意。
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國際新聞處長的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李南陽,回憶1993年台灣推動加入聯合國時的文宣手法,多屬「中規中矩」型,當時多採在報紙刊登廣告,由新聞局長赴智庫演講方式,頭一兩年,國際媒體覺得新鮮,紛紛以台灣回來向聯合國叩關為題報導。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雖然每年聯合國大會召開時,台灣仍積極推動參加聯合國運動,卻淪為「一日新聞」,讓台灣開始思考讓國際媒體文宣「立體化」,於是新聞局國際處開始在公車亭刊登廣告。
李南陽說,當時新聞局選在美國高速公路旁或進城交流道出口的T霸登廣告,連聯合國大樓公車站兩個出口處,也全被台灣參加聯合國的廣告包圍。
李南陽透露,當初新聞局曾試圖租用時代廣場電視螢幕播放入聯廣告,原本幾乎快談成了,最後廣告商以政治化廣告為由拒絕。
近幾年,台灣動作更積極,今年首度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台灣的閃靈樂團則是赴美以UNlimited Taiwan樂曲為台灣發聲。新聞局長謝志偉說,台灣是運用柔性力量,試圖告訴國際社會,台灣是什麼,台灣是誰,閃靈樂團在歐美巡演累積了兩百多篇國際報導,國際宣傳效果相當顯著。
至於接下來要舉辦的「眾神護台灣.加入聯合國」則結合傳統八家將陣頭遶境方式,在國內外宣傳。九月媽祖到紐約出巡的盛況,讓執政高層對眾神護台灣」的活動相當有信心,謝志偉把這場活動解讀成「入聯是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共同福祉」。
台灣入聯國際文宣意涵逐漸轉變。謝志偉說,近幾年文宣走向台灣國家化、台灣本土化。國際文宣中,具有強烈台灣意象的玉山和太魯閣開始領先過去較符合中國視角的阿里山和日月潭。代表「文化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出現的次數也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則為「科技台灣」的「台北101」。
謝志偉說,「Republic of China」的國際文宣從加註「Taiwan」,到現在Taiwan成文宣主體,而「Republic of China」逐漸縮成「R. O. C.」,最後甚至消失,這是台灣主體民主化,土地認同正常化具體而微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