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五日電)2004年12月南亞海嘯觸目驚心的畫面令人記憶猶新,位處地震帶又四面環海的台灣,是否存在類似威脅?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今天表示,南中國海是強烈海嘯高危險區域,當地若發生與蘇門達臘同規模地震,約1小時後,屏東恆春將出現10米高海嘯。
他表示,台灣最容易受海嘯威脅的地區為西南部(恆春到台南)和東北海岸(宜蘭羅東、蘇澳一帶)。
他解釋,海嘯要發生災害,除規模夠大(地震規模7.2級以上,震源深度30公里以內)外,海底須為平緩抬昇地形。
由於台灣西南岸海底地形是15至20公里的帶狀斜坡,有利海嘯爬昇放大;而台灣東岸陡坡,雖不利海嘯爬昇,但有利其傳遞,當海嘯沿東海岸往北傳播,至宜蘭羅東、蘇澳一帶又是另一處約20至25公里的帶狀斜坡,能量將再度聚集。
他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近期發布海嘯報告,詳細評估太平洋隱沒帶引發海嘯的潛在危機,該報告確定馬尼拉(呂宋)海溝為強烈海嘯發生的高危險區域。
報告指出,該區域的歐亞板塊活躍地向東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的呂宋島弧下;而其鄰近的菲律賓海板塊則順琉球海溝向北隱沒到歐亞板塊的琉球島弧下;加上太平洋-菲律賓板塊、印澳板塊、巽他板塊沿北蘇拉威西海溝彼此相交。
他強調,上述隱沒帶未來可能破裂、引發強烈海嘯,並嚴重襲擊南中國海地區國家。
而一旦南中國海發生大地震,並造成海嘯,台灣西南及東北海岸將難以倖免。
他說,如果2004年12月蘇門達臘大地震發生在南中國海地區,大約1小時後,屏東恆春就會發生8到10公尺高海嘯;而羅東、蘇澳也將出現6到8公尺高海嘯。
中央大學今天在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舉辦「2007南中國海域海嘯預警與災害防治研討會」,國內學者外,也邀請日本、美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中國學者,就其海嘯研究提報告。吳祚任以「台灣目前之海嘯研究進展」為題,報告時作以上表示。
他並認為,監測海嘯活動,應以「包圍震源」方式設置觀測站,因此,台灣應加強與南中國海鄰近國家之間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