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閱讀力落後 教師認為國文時數不足
【大紀元12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台灣學生數學、科學表現令人驚豔,閱讀力卻相形失色,學生指整體社會「重英數、輕國文」,老師認為國文時數遭排擠是主因。家長不滿考試壓縮孩子閱讀,學者則質疑:「閱讀政策在那?」主張課程應以白話文為主,向日本、香港看齊。
台師大數學系教授林福來分析,學生數學、科學論證能力弱與閱讀力不佳有關。香港傾全力推動閱讀,國小每天都有閱讀課,圖書館員同時是伴讀老師,三年下來,學生語文能力令人刮目。他呼籲教育部啟動五年閱讀計畫,重點扶植台灣孩子的閱讀力。
花蓮教大校長林煥祥說,台灣學生閱讀能力不僅只排名第十六名,其中高分群比例遠低於OECD總平均比例,比日、韓、港、芬蘭、瑞典都低;低分群比例則高於韓、港、芬蘭二至三倍,顯示台灣學生閱讀能力確有待提升。
政大英文系一年級施舜翔,國一開始寫小說,已是三本著作的新銳作家。聽到台灣學生閱讀能力落後,直指「與整體社會價值觀有關」。家長都強調英、數好才能考好學校,多數台灣父母不鼓勵孩子追求閱讀思想,憂慮看太多「閒書」會引發「離經叛道」思想。
中學生家長侯聰慧則指出,考試塞滿孩子時間,加上台灣小朋友看太多電視,電視單向丟訊息給你,不像閱讀是雙向交流,必須自己去理解、思索書本在講什麼。
北市中山國中藝能科老師蕭曉玲則批評國文考太多修辭、詞性、古文,訓練出的學生只會拆解字音、字形、字義,卻讀不懂文章、小說,閱讀樂趣遭扼殺。
學者建議教學以白話文為主
詩人李敏勇說,學生閱讀能力差,與國文教材文言文比例仍重有關,建議應像日本、香港,以白話文為主,古文另成一冊作補充教材;課綱以詩、小說、散文、戲劇分類,由淺而深規劃。他認為,古文典律佔考題太多,會讓學生感覺閱讀只為考試,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懲罰、壓力。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中山女高教師李素真則主張古文是白話文源頭,比例不應少於五成五。她指教改後,國小國文課從十小時減半、中學國文課則從六小時減為四小時,才是台灣學生國文能力落後主因。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