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四日電)僑務委員會今天表示,政府近年外籍生政策已衝擊到僑生政策,讓僑生有次等學生的感覺,並引起僑生家長反彈,近期內僑委會將向行政院反應,尋求跨部會機制,通盤檢討現行僑生政策。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馬來西亞僑生吳子文日前投書中國時報指出,台灣政府應替僑生「正名」,把所有華裔外籍生排除在僑生之外,僑生則回歸台僑,再將釋出的僑教經費納入外籍生的經費裡頭,應改變過時的、為政治服務的僑生政策。
吳子文投書表示,所謂「僑生」其實絕大多數是擁有外國國籍的華裔學生,並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嚴格來說並非真正的僑生。僑委會新聞稿回應,2002年起內政部確曾重新釐清「僑民」定義,資格須具備中華民國國籍,僑生理應限於僑民子弟,但因為僑生政策行之有年,僑委會則延續採取寬鬆定義,只要有華人血統即可適用,「這個政策是否妥適,存有討論空間」。
馬來西亞地區的華裔學生兼具僑生及外籍生的申請資格,他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要以何種身分來台就學,依現行規定,一經選擇後就不能中途改變身分。僑委會認為,「這樣的規定是否妥適,也仍有討論空間」。
僑委會說,僑生政策確實源自反共的政治考量,但除此之外,政策目標也是為了要維護中華文化,讓更多海外華人認同傳統文化。經統計,畢業僑生總數已達十六萬人,其中馬來西亞就有九萬多人,這些僑生畢業後回到僑居地組織各種民間組織,對台灣頗有向心力,僑生政策也為僑居國培育不少人才。
僑委會表示,僑生與外籍生的入學管道不同,僑生向海外各駐外館處或僑委會華僑文教中心提出申請表件,再由僑委會認定僑生身分後,符合資格者由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依照成績、志願統一分發。外籍生則直接由本人向國內各大學提出申請。
僑委會指出,近年來政府為了推動教育國際化,獎勵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給鉅額的補助並把招收外籍生的績效列入大學評鑑的項目,因此,許多大學紛紛向東南亞地區華裔眾多的國家招生,結果對僑生政策造成一定的衝擊及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