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六堆緣起 清代高屏客家民間自衛組織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屏東六堆客家文化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二)(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一日電)六堆客家在嘉年華活動加持下漸漸被知道,但它真正的精神在那裡?則要回溯客家移民台灣的歷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第一屆客家貢獻獎得主六堆人曾彩金說,有人解釋六堆是軍事化組織,這太嚴肅了,它只是民間自衛性的團體。

也就是說,六堆不是地名,而是高雄縣、屏東縣客家住民的通稱,根據文獻記載,客家先人遷來台灣最早是於明鄭時期到南部濫濫庄開發,即現今屏東縣萬丹鄉四維村,到清康熙年間漸往四週探勘開墾,形成許多客家聚落,清朝康熙六十年即1721年有朱一貴之亂,客庄組成民間團練組織抵禦,是六堆的由來。

也是六堆客家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的曾彩金表示,當年朱一貴派人恐嚇要客家人參與亂兵反清,但一向安份守己的客家人不願推翻政府,來自亂兵的威脅愈來愈嚴重,散居屏東平原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的客家聚落大約有一、二十萬人口,各庄意見領袖在內埔天后宮開會決議到台南府洽清兵救援未果,只好自組一萬二千人的義勇民團組織。

這個民團組織並以面對客家先人遷來台灣上岸的下淡水溪方向分堆命名,長治、麟洛為「前堆」,竹田為「中堆」,內埔為「後堆」,里港武洛、美濃、杉林、六龜、高樹為「右堆」,新埤、佳冬為「左堆」,萬巒為「先鋒堆」,一共六堆,出動作戰稱為「出堆」。

曾彩金說,客家人在原鄉以晴耕雨讀傳家,閒時也練拳練武健身,稍加訓練就很有力量,朱一貴的雜牌軍根本不是客家人的對手,一接觸戰即潰敗,不敢再騷擾客庄,清軍來後,客家人還幫助平亂,滿清皇帝因此斥資在現今竹田興建「西勢忠義亭」紀念犧牲的勇士。

「六堆」組織維持相當長時間,例如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林爽文、莊大田作亂時,客家庄的民間自衛團再度出堆,到清光緒二十一年即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統治才被結束。

不過,「堆」的發音與意義,在客家話中都很接近「隊」,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民間武力組織,所以用「堆」,也有人主張是客家聚落分散各處,才用「堆」,曾彩金指出,不論如何,「六堆」象徵台灣南部客家人內聚如同家人,遇到外侮時團結保衛家鄉的精神,值得傳承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