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神韻」展現的文化內涵--千古一帝唐太宗

2007年12月20日 | 17:05 PM

【大紀元12月21日訊】(編者按)2007年神韻藝術團在全球32個城市的巡迴演出,展現中華正統文化的精髓。把「精忠報國」和「花木蘭」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在舞台上展現,觀眾紛紛用「完美卓絕」、「神奇」,「神韻藝術團就像神的使者」,「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等來表達自己受到的感染和震撼。一股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在全球掀起。

2008年神韻藝術團將以三倍於2007年的規模在全球展開盛大演出,為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能為更多的世人所瞭解,大紀元推出《看神韻 談中國文化》專欄,從更深的層次解讀神韻晚會和中華文化的內涵。

* * *
大幕徐徐開啟,展現眼前的是《創世》的輝煌。壯觀的天國世界祥雲繚繞,仙台樓閣、巍峨壯麗,眾佛、道、神莊嚴聖潔,殊盛美妙。金光繚繞,瑞彩千條,主佛降臨,震撼寰宇,天神們紛紛行禮下拜。主佛打著手印說自己將在宇宙危難之際下到三界人間正法度眾生,眾神隨其手指看去只見下界險惡觸目驚心。主佛問諸神:誰願隨主下世三界救度蒼穹眾生?

萬王之王帶領眾神下到三界人間。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振碩古今的大唐盛世,飛簷玉闕的大明宮宏偉壯麗。雍容威嚴的大唐太宗皇帝德被四海、儀態萬方。文武百官英姿颯爽,大唐仕女典雅端莊,天朝盛世,氣勢輝煌。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出生時,有二龍在房門外嬉戲,三日離開。有善相面者看見李世民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便采「濟世安民」之義為其命名。

唐太宗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貞觀之治」和盛唐文化,被稱為中華千古一帝。

平隋亂 一統天下

隋朝末年,隋煬帝窮奢極侈,荒淫無度,致使民不聊生,天下大亂,豪傑四起。李世民廣交英雄豪傑,他對身為太原留守的父親李淵道:「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戰場。大人若守小節,下有寇盜,上有嚴刑,危亡無日。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在其勸說下,李淵在太原興兵反隋。

李世民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終於在公元618年創立大唐基業。此後,李世民率兵討伐各割據勢力。先敗薛仁皋於淺水源,再平劉武周定西北邊域,又挫竇建德和王世充於虎牢。接著,率兵討伐劉黑闥,打贏了最後一戰,在七年內統一天下。唐軍被人們譽為仁義之師,所到之處的老百姓都簞食壺漿夾道歡迎。

漢夷一體 仁德遍及四海

唐太宗登基後不久,突厥「頡利可汗」大舉入侵。太宗遣尉遲敬德出戰,大敗突厥。未幾,頡利可汗再次入侵,到達渭水便橋,並遣使臣到長安示威。太宗親率六騎到渭水,與頡利隔河相會,歷數頡利背棄盟約,這時唐朝大軍亦陸續到達。頡利可汗見唐軍容鼎盛,便與太宗議和,此即為「便橋會盟」。

貞觀四年(630)三月,唐將李靖、李績大敗突厥,俘其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唐朝的版圖擴大到了今天的貝加爾湖以北。東突厥投降唐朝的有十多萬人。如何處理這十多萬突厥降眾,唐太宗採取了漢夷「愛之如一」的政策,將突厥降眾遷居到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居住,保全他們的原有部落,順從他們的生活習俗。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族皆依朕如父母。」對於願意歸附的各級酋長,都拜為將軍、中郎將,布列朝廷,當時五品以上的少數族官員就有一百多人,幾乎佔到了全部朝臣的一半左右,相繼遷入長安居住的有將近萬家。唐太宗的這個政策,得到了周邊很多民族的擁護和愛戴,他們紛紛將唐太宗尊為「天可汗」(意思為「像天一樣偉大的君主」),敬若神明。

貞觀十五年(641)正月,唐太宗在吐蕃松讚干布的多次請求下,將宗女文成公主嫁給他,從此,吐蕃和唐朝友好相處。

以民為本 澤被蒼生

唐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他把老百姓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他認為皇帝的憂患不是來自於外面,而在於自身。皇帝慾望多花費就高,開支多人民的賦稅就重,民眾因此就會十分愁苦,國家就危險,皇帝也就當不成了。

貞觀二年,京城長安附近鬧蝗蟲。有一天,唐太宗進入禁苑中,看到蝗蟲,就拈起幾隻,禱告說:「人民靠穀物活命,你卻吃掉了莊稼,如今我寧願讓你吃我的肺腸。」說完就想把蝗蟲吞下去,身邊的人勸他說:「這種壞東西吃下去會生病的!」他說:「我願意代人民受災,還怕什麼疾病呢?」結果還是把它們吞下肚去。這一年雖有蝗蟲,卻沒有成災。

貞觀二年,關內地區發生旱災與饑荒,有很多百姓賣掉子女來換取衣服和食物,唐太宗下令開倉濟民,而且將皇家倉庫中的金銀絲綢拿出來,替災民贖回小孩,還給他們的父母。他在詔書中說:「如果能讓年成豐收,天下平安,即使把災禍移到我的身上也甘心情願。」不久天降大雨,緩解了旱情,老百姓都很高興。

唐太宗還裁撤機構,解決「民少吏多」的弊端。全國縣市減少了一半,州府減少了三分之一,朝廷文武官員裁減了四分之三,只剩下六百四十三人。如此大動作竟然沒有引起任何社會動盪和不安。

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生產。太宗認為「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因此他十分注意發展生產,不奪農時,輕徭薄賦。當時社會安定,「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商旅野次,無復盜賊」;「風調雨順,年登豐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謹之災」。「斗米三四錢」,倉廩實而知禮儀。人們安分守己,遵循法度,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老有所養,安居樂業。

虛心納諫 恭身自省

唐太宗作為一代明君,虛心納諫。他認為:「為人君,雖無道,受諫則聖」,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鼓勵臣下進諫。

魏徵雖然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唐太宗不計前嫌,任為諫官,允許直接詢問政事得失,而且信任有加。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納諫、擇善而從。魏徵死後,他傷心的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在民間選拔官員時,發現有一些假冒的人,太宗打算按照已經發佈的命令處死他們。兵部郎中戴胄勸諫說,「按照法律應該處以流放。」太宗生氣的說,「你想遵守法律從而使我失去信譽嗎?」戴胄說,「皇帝的命令是出於一時的喜怒而下達的,而法律是國家公佈的用來取信於天下的。」太宗說,「你能這樣執法,我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

太宗不僅有容人的雅量,而且時刻進行自我反省。他說,「人家說皇帝地位尊貴,什麼都不怕。我不是這樣,我上畏懼蒼天的審視,下害怕群臣仰望,兢兢業業,還怕不符合天意和民眾的願望。」

選用官員 才行兼備

在選用人才方面,唐太宗按照「才行兼備」的標準。唐太宗繼位後,秦王府有一些人抱怨侍奉秦王這麼多年還沒有陞官。太宗對他們說,「皇帝只能以大公無私折服於天下,我和你們的衣食都取之於民眾,設置官職並選擇賢良之人做官也是為了民眾,不管賢良與否就讓自己的老部下做官怎麼能行呢?」

對於官僚的貪污問題,唐太宗除了用刑罰之外,主要是要令眾臣從心底裡明白「貪」其實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他向大臣們舉了一些例子。太宗舉例說:「秦惠公要伐蜀國,但不知路線,於是令人刻了五頭石牛,然後在後尾各放一面金塊。蜀人以為這是拉(排泄)金糞的牛,連忙把它們拖入川。秦軍順著地上的痕跡追蹤,後來滅了蜀國。」

太宗還提醒群臣說:「鳥棲於樹,猶恐樹不高,故結巢在樹之巔。魚藏於水,猶恐水不深,故穴居在水之床。但兩者皆被人捕捉到,原因只在貪食誘餌而已。汝等切勿以身試法!」

有一次,民間有人上書請求清除佞臣。太宗問到,「誰是佞臣呢?」上書人說,「皇帝可以假裝憤怒來試探,據理力爭的是直臣,害怕皇帝威嚴順從的就是佞臣」。太宗說,「皇帝是河水的源頭,群臣是大河的水流。源頭污濁了卻要求河水清澈,不太可能。我使用了詐術,怎麼能夠要求群臣耿直呢?我以至誠之心治理天下,常常對過去的皇帝喜歡用權謀對待群臣感到恥辱。你的計策雖然好,我也不想採用。」

唐太宗的開明政策,加之眾多良臣的輔佐,開創了大唐盛世和盛唐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達到鼎盛。@(//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