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0日訊】2005年初,中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一時之間激起台灣人民的憤怒,為了平息眾怒,中共竟動腦筋到赴中國投資的台商頭上,於是台商處於進退兩難尷尬局面。我在當年4月21日,發表了〈前進印度不失為一條明路〉這篇文章,擬借箸代籌為台商對外投資找出路,明白點出「印度」是不錯的選擇。經過兩年半之後的今天,再看此文,竟然不但不覺得過時,反有「歷久彌新」之感。
為何會有這種感覺?除了兩年半以來中國和印度兩國實際情況演化可為印證外,最近坊間出版的奧力佛.米勒(Oliver Muller)所撰寫的《錢進印度》更是鮮明的燭照出「英雄所見略同」,此外,眼見中國台商又面臨新一波的出逃中國,而印度是可考慮的落腳處。因此,再將該文引述如下:
中共祭出〈反分裂國家法〉,拿旗幟鮮明的許文龍當統戰工具,一時之間「以商圍政」、「以民逼官」的說法又躍上檯面。一方面中共赤裸裸演出「拿台商當人質」的真實戲碼,讓缺乏浩然正氣的商人俯首甘為「中共牛」,也讓這些商人不但暫時保住在中國的投資利益,甚且還有新訂單甜頭可吃。就這一點來說,如果商人果真認為從此可安穩在中國做生意,進而又再增資或做「新的」投資,我們不免會感嘆這些商人的短視及不知死活,因為〈反分裂國家法〉正證實中國就是貨真價實的「極權法西斯」,這種社會裏的外人投資已不是真的投資,而是道地的「投機」或「賭博」,除非永遠能和當權者同流合污,否則隨時都有無妄之災,或者被取代或者被五鬼搬運,畢竟當今沈淪為險惡、齷齪的政治,隨時會吃人呀!
如何迎接台商返台?
另一方面,那些因為許文龍事件而看清中共邪惡本質的商人,內心盤算著如何自中國全身而退,而即使能平安逃離中國,事業還得要有落腳處。簡單的可以分成兩條出路,一條是倦鳥歸巢,亦即回到寶島故鄉重新打拼,雖說幾年之間台灣的生活和投資環境已有一些變化,這些西進遊子的心境和經營事業的種種也會有所改變,或許可以平順的走穩返鄉路,但至少台灣內部環境朝向「家和萬事興」,還是全體住民應戮力以赴的事務,尤其如何讓政客們不要再興風作浪、媒體從業者不要一再作傷風敗俗的缺德勾當,更是刻不容緩之務。
我們知道,當初這些台商之所以西進,很大部份迫於經濟發展過程中「比較利益」快速變化,特別是中國的所謂改革開放,一時之間充沛低廉人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大量解放,基於成本的考量以及「同文同種」(其實是另一種成本)的考量。如今這些條件雖然已有很大的變化,但新一批適合中國「新比較利益條件」(譬如高科技產業)的台商卻受到誘引,而〈反分裂國家法〉顯現出的殺傷力,讓這批新台商和準備逃離(但難返台)的舊台商面臨何去何從困境。其實,一點都不需煩惱和慌張,這一陣子台灣輿論悄悄颳起的「印度風」,的確是可以慎重考慮,而且是很不錯的一條路。
脫胎換骨的印度已綻放出光芒
在世人印象中,印度是「種姓」制度、階級劃分極為明確且嚴格的國度,而落伍、生活水準低落也曾讓觀光客嘆為觀止。華裔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張五常早年擔心中國經改會走向「分類管制」的印度之路,也可印證當時印度的制度應該是不利經濟發展。然而,現今的印度已經脫胎換骨,而中國卻不幸真的走入「舊的印度」之路,貪污舞弊呈全面制度化之際,印度已悄悄躍升為「新興市場中的一顆明珠」。最重要的是,印度實施自由、民主政治,崇尚的是真正自由經濟,而印度更是佛教的發源地,其人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反映出其人民的善良及敬天敬神,再加上印度高科技人才全球數一數二,而高達十億的人口更是一個潛力雄厚的大市場。徬徨的台商們,趕緊走往印度一探究竟吧!
不過,這幾年的台灣雖然掀起一波「印度熱」,赴印度考察者絡繹不絕,對於印度的報導也多了起來,關於印度的研究報告和書籍也所在都有,但似乎如當年的「南向」,係由政府主導的。或許因為因此,似乎都難以搔到癢處,而走馬看花、浮面報導一些統計數據最為常見,深入內涵的體制面和政治面則相對缺乏,這本《錢進印度》適時填補這個重要的缺口。作者是嫻熟東亞事務的財經記者,且其自2003年至今,都住在印度新德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德國商報駐派南亞與東南亞的記者,記得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J.Buchanan)曾評斷說,歐洲經濟記者具深厚功力。我願意在此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站在全球化的宏觀角度審視印度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既不避言印度的諸種缺失,也清楚地指出看好印度未來的諸種證據,而且客觀比較當今炙手可熱的中國,得到「印度的經濟繁榮不是曇花一現」之結論。作者強調「自由民主體制」、開放社會、信神、包容各種宗教信仰、「以和諧替代衝突」,認為印度揚棄社會主義、保護主義,是與共產中國的最大差別所在。
自由民主體制是關鍵
個人覺得本書作者的確抓到重點,如今中國的「放權讓利」已走到死胡同,由於緊抱一黨專政的極權政治體制,如今即將盛極而衰,各種隱藏的弊病已逐漸曝光,耗費寶貴資源、系統性貪瀆、有毒物品全球化、奴工、反人權以及龐大游資醞釀成的金錢泡沫投機遊戲正在形成「經濟海嘯」,「後發劣勢」已明顯可見,除非「民主中國」快速來到,否則害己害人的下場已可預見。反觀印度,自1991年大力自由開放以來,短短十多年已成為閃閃發光的明珠;在民主法治下不但可長可久,對於世人且顯現出「分工合作」的「分享」正面貢獻。難怪本書作者會呼籲德國上下趕緊將關愛眼神移往印度!
至於作者是如何傳遞關於印度發展的「善的」信息,就有勞讀者們自己看書囉!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