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自然力走在地面上的交通工具,除了利用牛、馬、驢、騾等動物來拖拉外,就是以人力或獸力來抬動或推動的轎子和人力車最重要了,在歷史上各國皆有此兩種交通工具。古代用兩根木棍扛上可移動的床或椅,可有棚或無棚,用人力或獸力來扛在的就是轎子。古埃及的壁畫上可看見,波斯帝國也使用,而古羅馬的皇后和元老院議員的夫人才可以乘坐轎子,此種交通方式,歐洲到十七世紀還存在。後來馬車出現並改良,轎子才退出歷史舞台,只在運送傷病時還有運用。
轎子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交通工具,古稱「肩輿」,有官轎、客轎、醫轎和婚喪轎等。當然官轎最為威風,客轎多用藍色布幔,為民間商業應酬或急事往來時使用。醫轎為出診趕路較為輕便,而花轎最為華麗繁複。清末西力東漸,西方新式交通傳入,轎子的重要性在都市中日漸沒落,但傳統轎子在鄉間依然使用,民國建立以後,才為現代交通工具取代。今日在復古聲中,偶有新婚夫婦用花轎來辦理別有情趣的婚禮。
人力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可乘坐1-2人,又稱「東洋車」,因為約在1870年左右在日本創制。清末由法國商人引入上海,後在北京亦有運用。由車行出租給車夫來經營,民國後車身漆成黃色,又名「黃包車」。民初作家老舍著名的小說「駱駝祥子」就是以北京的一個黃包車夫為主角的故事。另外,印度亦有人力車的盛行,在加爾各答迄今尚有人力車夫在奔跑謀生。後來中國有三輪車興起,由腳踏車式的鏈條帶動,較為省力,民國三十年代後取代了人力奔跑的黃包車。台灣在四、五十年代三輪車是重要交通工具,迄今在高雄旗津尚有「觀光三輪車」,讓人們懷舊並欣賞海邊美景。
除了人力車與三輪車外,中國古代尚有一種車子在運送貨物或載人上十分方便,稱為「輦」,它是在漢代發明的獨輪車,又叫做「雞公車」,不論平原或山地,在十分狹窄的道路上都可用,比人力或畜力駝運要經濟實惠,被西方科學家讚嘆是中國古代偉大發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