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穩定米價可借鏡日本
【大紀元11月9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為了避免米價上漲,宣布將釋出公糧,但是稻農農民覺得政府和農會聯手打壓米價,成為此波壓制物價上漲的犧牲品,嘉義縣太保市農會就以不想打壓稻農為由,拒絕釋出公糧。而面對台灣稻米市場罕見的釋出公糧抑制飆漲,同樣是米食國家的日本,雖然也開放自由市場,但是有一套創造稻農、通路商、消費者三贏的產銷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據中央社報導,第一屆全國米王邱垂昌,今年5月獲得日本著名的「中島美雄」廠商邀請,前往日本月光米產地「新瀉縣」,了解當地的栽種情形,邱垂昌特別留意日本的產銷問題。
他說,過去日本稻米產量或流通,由國家決定,2004年4月後,改為自由流通,但是政府有3套穩定稻米市場,同時保護稻農、賣場權益,又能讓消費者享受到合理消費的措施;不僅沒有盤商剝削,還可建立個人品牌。
邱垂昌說,台灣稻米離開稻田後就流入盤商的倉庫,往後通路完全掌握在糧商的手中,要漲要跌,完全由盤商說了就算數,農民無法獲利,也苦了消費者。
反觀,日本做法,稻米離開稻田後,由農協(相當台灣農會)收購後,再送往政府機關分級,接著由農民和政府協調定價,價格確定後,農協再將糙米分裝成小包裝賣給超商或小賣場販售。
稻農也可以自備碾米設施,碾米後直接將稻米販售給超商、小賣場或是消費者,建立自己品牌。
另外,日本曾經在1993年因天寒地凍引發稻米產量不足的恐慌,所以日本從1995年每年進口一定數量的稻米作為儲糧,這相當於台灣的「公糧」;不過,和台灣不同的是,在必要釋出時,日本儲糧直接賣給超商或小賣場,而台灣卻是標售給糧商,最後利潤還是掌控在糧商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