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開錯藥 謝馬倒果為因
【大紀元11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這場總統大選的目的真的是愈來愈模糊了!如果經濟政策是人民最切身相關的牛肉,則癡癡等候出菜出到現在,相信不少胃酸猛竄的人恐怕要說,乾脆翻桌比較實際一點!
民主進步黨與中國國民黨兩位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與馬英九,開始陸續推出了他們所謂「拚經濟」的財經政策,兩相比較之後,居然令人分辨不出這兩人政策有何不同?如果說這是謝馬的共識,則他們一致將振興台灣的方略,主要全寄託於兩岸問題上,好像二○○八誰當選都一樣,對中國開放已經成為國家的唯一戰略目標了?!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鎖國,但開放後的損益是與自身經濟體質連動的,馬蕭陣營推銷的直航與兩岸共同市場等主張,稍早受到諸多詬病,很重要的關鍵是,它缺乏對台灣如何增加投資提出解答,並依據現象做倒果為因的論述。
譬如,馬英九到高雄痛斥高雄港貨櫃運量從全球第六掉到第八,係因遲遲不開放直航造成,就是個睜眼說瞎話的例證,高雄港之所以貨櫃量遞減,主要原因出在西部平原的傳統產業大量移往對岸的珠江三角洲,連生產基地都已外移,又何來產品需要運輸?因此讓高雄港受害的原因是開放而非不開放。
馬倡議四十%赴中國投資上限鬆綁,謝長廷昨也以個案審查說「跟進」,兩人共同的盲點即假設此舉可引廠商資金回流,這樣天真的想像沒有面對台灣當前的經濟問題,根本不是缺資金,而是錢回來後要投資什麼?若錢回來後沒有賺錢機會,錢為何要回來?因此根本問題在台灣本土投資環境的改善。
要擴增對台灣的投資,前提必然要有前瞻的國家發展計畫,就未來十五年應重點推動的科技與產業提出方向,並以優惠帶動民間投資意願,自然可以發揮良性的活絡效應。
兩位準總統,治療病徵不對症下藥,先較量誰能提出提振投資台灣的辦法,卻競相要以擴大開放台灣資金去中國投資來因應,這不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稱「請鬼拿藥單」,實非虛言。
至於兩人都媚俗於開放中國觀光客的擬議,且不談對岸長期以來的刻意拖延談判,選民要問的是,台灣的觀光品質與配套已臻國際一流水準了嗎?假使答案是肯定的,台灣是向全世界開放不獨中國,如果還有努力的空間,參選人為什麼不正本清源先提對策?
謝馬要搶中間選票,然錯把「中間」誤植為「中國」,這是什麼國家?是什麼總統?又要大家去投什麼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