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大部分台電主管心中也有個「不能說的秘密」,要維持電價不漲又要開發新電源,在現有4座核電廠增建機組,增設的發電容量足以支應台灣未來20年的電力成長需求,台電工會董事姚江臨甚至更主張「興建核五」。
在石油價格飛漲之後,各國政府紛紛重新思考核能發電的價值,並規劃新的核電機組,其中擴建規模最大的就是中國,中國在二○二○年前要新建核電站31座,目前運行中的核電裝置容量四千萬瓩,興建中的核電裝置容量則有一千八百萬瓩。
就連能源礦藏豐富的澳洲也未放棄核電,根據澳洲興建中的世界第五座西屋AP1000型反應器發電成本顯示,每度電成本約四分澳元(包含廢棄物與除役費用,折合新台幣一點二元 )。
台電認為,與相同容量的發電廠比較,若考慮到後續的穩定成本,核能較燃煤或燃氣發電廠便宜,但如果以剛開始的成本來看,則核能發電較昂貴。
台電四座核能電廠各有二部機組,連同興建中的核四廠在內,總裝置容量為七百八十四萬瓩,在一○九年時,核能發電佔整體裝置容量比重為九%。
台電指出,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燃料價格波動不大,九十四及九十五年台電鈾燃料支出各為38億元,與燃料油、天然氣及燃煤相較,鈾燃料具有非常強勢的價格穩定與便利性。加上鈾燃料體積小方便儲存,被視為準自主性能源,萬一遇到重大天災或戰爭,台灣海上運輸路線中斷時,核能發電將可扮演重要的能源供應角色。台電目前一年所需要的鈾燃料約是二百五十二萬磅,就算核四完工後成長到一年三百七十四萬磅,也是一條貨輪就可載送完畢。
根據現有核電廠的空間配置,台電內部規劃核一廠可再增建二部、核二廠四部、核三廠二部、核四廠二部,若扣除核三廠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因素,至少現有核電廠可在既有廠址內增建八部機組,以單機裝置容量一百卅五萬瓩計算,可增加一千零八十萬瓩,足以支應台灣未來廿年電力成長需求。
至於姚江臨主張的核五計畫,八十年代台電確曾有過類似的評估,但因為環保抗爭、執政黨政策改變,且興建中的核四廠爭議延宕近卅年尚未平息,使得此核五計畫束之高閣,加上新核電廠場址難尋,較簡易之路應是在既有核電廠內增建機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