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抗日名將系列

抗戰殉國的最高將領:英烈千秋張自忠

藍培綱
font print 人氣: 10666
【字號】    
   標籤: tags: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傑出的抗日愛國將領,原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於1940年5月16日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他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五十餘國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一百多名優秀將士,搶回張將軍的屍骨,連夜運往重慶。蔣介石撫棺痛哭,親自題辭:「英烈千秋」。

張自忠(1891-1940),號藎忱,出生於山東省臨清縣唐元村,年輕時就讀天津法政學堂,就學期間曾秘密加入同盟會,而後由於國難將至投筆從戎,進入馮玉祥部西北軍,以功累升排,連,營,團長,西北軍校校長等職,曾參加北伐諸戰役。

治軍嚴厲 不失人性

張自忠將軍自小就受儒家教育,他進私塾讀書,以致後來上的臨清高等小學堂學的仍然是四書五經。可以說,自張自忠懂事起,就開始接受儒學的熏陶,因此,強調忠、孝、仁、義的舊道德從小便在張自忠的內心深深扎下了根。

另一方面,西北軍也是一支傳統色彩極為濃厚的軍隊,從這樣的軍隊裡出身的張自忠,自然事事都以道德來要求自己。這就是為什麼以治軍嚴厲著稱的張自忠,凡士兵如嚴重違紀,必打軍棍,但卻又主張「八不打」:

一、官長生氣時,不許打
二、士兵勞碌太過時,不許打
三、對新兵,不許打
四、初次犯過者,不許打
五、有病者,不許打
六、天氣過熱過冷時,不許打
七、飽飯後及饑餓時,不許打
八、哀愁落淚時,不許打

從他訂下的「八不打」軍規就可看出他的帶兵除了(嚴)以外還有(仁)的成分在裡面。另外,無論他身處多高位階他總是與士兵吃一樣伙食,也和士兵們一起工作,所以所有是官兵都願意和他生死與共。

張英雄被誤為漢奸

中原大戰結束,即將面臨對日抗戰,中央對馮玉祥不計前嫌,雙方敵對氣氛消除,原西北軍受到中央改編為29軍,以宋哲元為軍長,張自忠為下轄的第三十八師師長廿九軍剛組成不久,即奉命調駐平津,負責河北省防務,然而不久之後就遇上日軍進犯。

當時廿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及旅長趙登禹率領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在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勳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盧溝橋事變暴發,二十九軍撤出北平,張自忠奉命留平緩衝與日本人周旋以增加國軍的準備時間,他也在這期間面臨到了他一生中最沉痛的選擇,他與日本人周旋的行為被輿論誤解為逼宮奪權,附敵為逆。在國人的眼中,張自忠從民族英雄了漢奸。

重返部隊 報效國家

而後日軍全面進犯東北,張自忠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脫險,騎自行車出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去青島。

由於舊識秦德純的陪同引見,張自忠有機會會見蔣介石。他首先起立請罪說:「自忠在北方失地喪師辱國,罪有應得,請委員長嚴予懲辦。」蔣介石回達道:「你在北方一切情形,我均明瞭。我是全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一切統由我負責,你要安心保養身體,避免與外人往來,稍遲再約你詳談。」

蔣介石第二次召見時對他說,決令讓他重返部隊,有機會報效國家,並回到原先部隊。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升任集團軍總司令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便與日軍的板桓師團發生大戰,當時在南京,上海相繼失陷後日軍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

日軍王牌師團板桓師團側面進攻臨沂,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勳的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龐炳勳與張自忠原是仇敵,但是張自忠仍以大局為重,率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行軍速度及時趕來增援,打得板桓師團措手不及,大敗而逃,也間接造成了日後的台兒莊大捷 !

當時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駐防襄樊一帶,成為第五戰區機動部隊。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兩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在此戰役張將軍以一對十,竟奏大功。

襄東大捷 人讚「活關公」

同年12月,日軍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駐守長壽店地區的第33集團軍所屬第132師等部陣地進攻,雙方激戰7天7夜,132師陣地多次被突破。張自忠決定用奇兵打敵神經中樞的戰法挫敗敵人。

他調第132師的第359團另配1個營,令其於夜間繞道偷襲日軍設在鐘祥縣的總指揮部。臨出發前,他鼓勵將士們說:「國家養兵就是為了打仗,打仗就會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國家為民族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輕如鴻毛。」在張自忠的激勵下,奇襲部隊當晚潛行30里路,一舉打下日軍總指揮部。正面進攻的日軍驚聞老巢被攻陷,大為恐慌。

張自忠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里,大獲全勝。此役稱襄東大捷」。蔣介石通電嘉獎,稱張部為「最優部隊」,其防區為「模範戰場」。老百姓則美稱張自忠為「活關公」。

為國家民族 視死如歸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及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五月六日晚致書副總司令兼七十七軍軍長馮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三十八師,一七九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一七九師,三十八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他自己親自率領兩千多人渡河作戰。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張自忠率兩千多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衝殺十多次。日軍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軍隊為何這樣能戰。

浴血奮戰 壯烈犧牲

日軍後來聽說是張自忠親自率領的部隊,立即大量增兵,企圖消滅這支中國勁旅。

5月15日,日軍一萬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九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五月十六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二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八人。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稍後,張自忠腰部又被機槍子彈擊中,他臥倒在地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這一仗,張將軍不幸戰死。

軍人武德的極至表現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並豎木牌。並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一百多名優秀將士,搶回張將軍的屍骨,連夜運往重慶。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介石特親臨迎靈致祭,撫棺痛哭,並手書「英烈千秋」輓匾以資表揚。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岳飛名言:「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張自忠將軍抗日體現的正是這種「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這樣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抗戰歌曲:還我河山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邱清泉將軍殺身成仁,捐軀報國,已經整整的十六年了。他一生百戰功勳,大節凜然,
    不獨是軍人的典型,也正是青年的楷模!茲就其家庭身世,戎馬生涯,壯烈殉國,
    生平行誼等項,作一簡要介紹。此不僅用慰先烈忠魂,尤在於啟迪當代青年。孰謂
    聖賢豪傑不可企及?一切以個人意志與抱負為斷耳!
  • 【大紀元6月10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對日抗戰期間擔任國軍第88師師長,在八一三淞滬戰役期間誓死抵抗,還留下「八百壯士」繼續抗敵的抗日名將孫元良,已經在上個月25號過世,享年一百零三歲,他的遺體已經在昨天火化,骨灰目前暫厝林口,家屬將按照遺願,在未來選擇適當時機遷葬南京。
  • (大紀元綜合報導)對日抗戰名將,也就是固守「四行倉庫」,史上有名的「八百壯士」孫元良,亦即知名影星秦漢的父親,5月25日因器官衰竭過世,享壽103歲,家屬昨天低調辦完喪事,遵照遺囑不發訃聞。骨灰目前暫厝林口。僅在報紙刊登半版啟事宣布,將依孫元良遺願,未來選擇適當時機遷葬南京。
  • 今年是七七抗戰五十週年,半世紀前的盧溝橋事變,國人大多耳熟能詳,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盧溝橋事誌後的一個月,八月七日在盧溝橋東北察哈爾省長城的一個關隘——南口,曾爆發一場硬仗,應是八年抗戰最早的大戰。
  • 1961年,中共邪黨為了搞統戰而虛意將廖耀湘進行特赦,還給了他個政協委員的虛頭銜。到了1968年,“文革”正席卷神州,這個國民党的將軍自然在劫難逃。他不像范漢杰、宋希濂等人那樣識時務,而是依然性格耿直,當然沒有他的好果子吃。由于他知道真實的民國歷史,知道抗戰的真相,知道東北剿共的真相,知道中共邪愚弄人民的歷史課本是偽造的,而屢屢將造反派駁的啞口無言。在一次批斗中,廖耀湘更是情緒激動,導致突然間心臟病發作,一代抗日名將,就這樣撒手人寰。

  • “張靈甫”這個名字﹐在中國大陸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當然這種大名聲並不
    是人們對張靈甫這個抗日名將真的就那麼了解﹐真的就那麼尊重﹐而是恰恰相反﹐
    在中共的刻意反面宣傳下﹐人們對張將軍在抗戰中的英姿反而更加一竅不通﹐腦海
    中是殺妻﹑狂傲﹑孤軍冒進的一系列冷冰冰的假形象。
  • 以下重點介紹的就是胡璉將軍的第18軍第11師在鄂西會戰中與日軍大戰石牌要塞時的
    雄姿﹐及抗戰勝利後﹐共匪全面叛亂﹐武裝阻擋國軍接收﹐整編第11師在巨野張風
    集痛殲共匪的故事。
  • 前聯勤總司令溫哈熊今天病逝,享壽八十五歲。溫哈熊是抗日名將,也是中國第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溫應星之後,早年追隨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軍,擔任英文參謀,負責與美軍顧問團連絡工作。一九七○年在美國發生的「刺蔣案」,溫哈熊以背護蔣經國身,離開現場,成為蔣經國倚重的將領。
  • 曾經有不少人說﹐國軍中難道沒有元帥級別的將領來徹底擊潰共匪嗎﹖其實﹐有的是﹐如果沒有劉斐﹑郭汝槐的間諜運作﹐美國的插手﹐可以擊潰共匪的國軍將領多的是。即使有間諜運作﹐ 如果將領配置得當﹐仍然可以擊潰共匪﹐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在中華衛國戰爭中被美國"時代週刊"記者美譽為“中國的巴頓”﹐被日軍悍將板垣征四郎高度尊重﹐曰﹕“關麟征一個軍應視普通支那軍十個軍”的國軍元帥---武靈關麟征將軍。關麟征將軍是曾經擊敗過幾乎所有的中共匪酋﹐如毛澤東﹑彭德懷﹑林彪﹑徐向前等等﹐被匪酋們稱為“關猛”的國軍著名將領。曾經有人說﹕“如果派關麟征去東北﹐則林彪早已死無葬身之地矣﹗” 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及國民政府國防部中共間諜劉斐及郭汝槐的運作﹐使得在抗戰勝利以後的勘亂戰爭中關將軍未能一展身手。
  • 孫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金牛鎮人,
    抗日名將。歷任國民政府師、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國民政府陸軍副總司令、
    總司令、中華民國總統府參軍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