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陸委會:中國對台統戰觸角廣 須保持警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三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德勳今天說,兩岸交流不對稱的情勢和中國對兩岸人員往來強加的政治因素,不是台灣政府所樂見的事。

劉德勳下午出席了國策研究院在政治大學舉行的「台海兩岸交流二十週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期間他提出以上看法。

劉德勳說,政府於一九八七年開放民眾赴中探親後,兩岸人員開始往來。依據中國旅遊局的統計,到今年九月三十日止,台灣赴中人數累計已超過四千五百萬人次,中國人民來台人數則達一百八十三萬人次。

而兩岸人員的往來存在各種態樣,包括通婚、專業交流、商務往來、觀光、中國漁工等型態,並衍生偷渡、非法居留打工、統戰等影響國家安全及治安的問題。

劉德勳指出,觀察兩岸人員交流的過程,不管是專業性的互動交流,或是兩岸人民往來所衍生的問題,都可看到中國深具目的性與策略性的操作痕跡,特別是著眼在「統戰」的目的。

他說,近年來中國統戰的重點對象轉到台灣青年身上,今年台灣學生赴中國參加暑期交流的行程接近五十項,有超過三千名以上的台灣青年前往中國,拉攏對象並逐步轉向台灣的中南部學生,年齡層也慢慢往下擴增到國、高中學生,這可視為中國操作文化統戰策略的重要觀察指標。

另外,中國近年來也密集邀訪台灣地方鄉鎮村里長及地方民意代表,特別是針對「中南部地方實力派人士」,藉以達到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於二零零五年接受訪問時所說的目的。

當時張同新說,「中國和台灣中南部的農村要有一個比較廣泛的交流,特別是可以進行縣、鄉、鎮之間的對口交流。這樣,祖國大陸的情況就會傳播到台灣的各個角落」。

劉德勳指出,零五年與今年中國曾先後在南京、青島舉辦「雙百論壇」,台灣每次都有上百位縣市議員參與,就屬於其中較大規模的案例。

他說,中國與台灣交往,處處賦予政治色彩,對兩岸人員往來,各層面的統戰與脈絡清楚可見;反觀台灣卻對一般民眾赴中國解除管理,民眾容易在毫無心防的情況下,面對中國溫情相待,不知不覺與中國相呼應,自身認知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稀釋。

他說:「這種交流不對稱的情勢,不是台灣政府所樂見。」

他說,站在政府的角度,必須呼籲中國應以正常心看待兩岸人員交流,不宜強加政治因素;交流的常軌應該是依附在身分、商業、旅遊、觀光等基礎,去除掉強加的政治色彩,才能讓兩岸交流回歸正常化,也才有助交流的深度與品質。

他強調,既然兩岸交流過程中無法避免中國政治化的干擾,政府就必須依靠法律的周延規範,劃定一個健康、合理的民間交流範圍,去排除中國可能的政治目的,期盼中國的領導人能正確理解台灣這些作為,用更務實的態度去處理兩岸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