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日電)1975年在美國康乃爾州萊姆鎮被發現的萊姆病,今年十月九日被衛生署公告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衛署疾病管制局今天公布萊姆病公告為傳染病後的首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不過,因萊姆病是透過蜱、硬蜱(俗稱壁蝨)傳染,沒有大規模傳染疑慮。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下午表示,罹萊姆病的二十二歲美籍男子,在台灣教授美語為業,日前前往醫院求診,表示自己罹患萊姆病,因萊姆病被列為法定傳染病,醫師依法向疾管局通報,並經確認,由醫生給予抗生素持續治療,但不需住院,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施文儀說,經疫情調查後發現,罹病男子今年四、五月間返美探親,在美國就被確診為萊姆病,返台教授美語後,因擔心身體復原情形主動求診,成為萊姆病被列法定傳染病後,第一起境外移入確診病例。 他指出,美國每年有上萬件萊姆病病例,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菌,透過硬蜱叮咬一段時間後才會進入人體,最明顯的病徵就是身體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早期症狀常因不明顯被忽略,但若發展成中、晚期感染,則會發生心律不整、心肌炎、顏面麻痺及單、雙側性關節腫脹疼痛等臨床病變。
施文儀表示,萊姆病不會藉人傳人的方式感染,台灣野外的老鼠、兔子、鹿身上雖然也常有硬蜱,但還未發現帶原伯氏疏螺旋體菌,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主要是因國外案例漸多,供監測使用。
他還說,民眾前往野外,若真的不幸被硬蜱咬到,千萬不要硬扯,應以沙拉油、嬰兒油覆蓋,窒息後就會自然鬆口,若隨後出現疲倦、發燒及遊走性紅斑症狀,應馬上就醫,告知旅遊史以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