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十七日電) 悠遊聯名卡加入電子錢包功能之後,利用信用卡進行小額消費成為消費者逐漸養成的新消費習慣,加上中國信託商銀獨家與統一超商合作的 icash卡,消費者亟需加強電子錢包特性的認識,才不會發生可能的風險。
尤其是悠遊聯名卡,因四大發卡銀行包括國泰世華銀行、中信銀、台新銀行及台北富邦銀行已發出超過99萬張,可在全家便利商店運用悠遊錢包消費,影響範圍較大,例如之前引爆的手續費風波,原本每次自動加值新台幣 500元都要收手續費的規定,也因消保官介入,除中信銀外的三家銀行緊急宣布,在合約到期日前停收手續費,顯見電子錢包使用的普及度有增加的趨勢。
銀行業者表示,雖然電子錢包通常都建制在信用卡中,但兩者的入帳方式有所不同,持卡人刷信用卡時,是採「連線交易」,因為連線,銀行可在第一時間確定卡片是否有效、有無遭盜刷。但持卡人使用「電子錢包」時,卻是採「離線交易」,相對交易風險大,限制也多。
根據規定,銀行業若推出有「重複儲值」功能的電子錢包時,每張「電子錢包」儲存金額上限是 1萬元,不過,大部分銀行現在都壓低這個上限,例如悠遊聯名卡中的「悠遊錢包」,每次加值,最多就是 500元,因此悠遊錢包自動加值時,消費者下次信用卡帳單中會出現這筆 500元交易紀錄。
此外,一般信用卡剪卡,卡友只要填妥剪卡同意書,自行剪斷卡片銷毀即可,但附加有「電子錢包」的晶片卡,持卡人剪卡前,要先向銀行申請停用,銀行即停止電子錢包加值功能,而且持卡人要保持晶片完整性,用掛號將卡片「完整」寄回銀行,如果晶片內還有沒用完的電子錢包餘額,銀行會把餘額轉回到持卡人的信用卡帳上。
雖然目前一般民眾對大額支出習慣以信用卡支付,小額消費還是習慣使用現金,但在電子錢包刷卡裝置普及度愈來愈高時,民眾對於小額消費的支付將逐漸轉向以電子錢包為主,以減少攜帶現金的不便,這也是銀行業者認為未來具潛在商機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