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那不僅僅是一塊三角地
【大紀元11月15日訊】關於何為大學,是自有大學以來就一直討論的問題。我們至今難以忘記的馮友蘭所撰寫的西南聯大紀念碑文,上面寫的是: “以其相容並包之精神,轉移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這可以看作是中國早期自由知識份子對何為大學以及大學的社會功能的共識。這種共識在北京大學身上體現得更為清晰。
北京大學自創始以來,就以精神獨立,思想自由為傳統,在一百多年以來的中國歷史中,在每一次的重大社會變局中,都扮演了積極推動自由思想,引領時代風潮的作用。正是由於這種傳統,才使得北大具有一種“精神的魅力”。至今北京大學仍舊是青年學子嚮往的地方,這是與這種傳統和魅力一脈相承的。換言之,如果抹殺了這樣的傳統,北京大學就與一般的技術學院沒有什麼差別,更不要說什麼魅力了。維護傳統,這是作為北大校友的我們對於今天北大的學校當局最起碼的期待和要求。
然而,今天的北大當局又是如何來回應這些期待的呢? 據報導,被認為是代表北大民主精神的三角地民主牆,在北大校方未有廣泛諮詢下,已於11月4日晚上被拆除。三角地現在只剩下三角形的花壇。校方改為在園地樹立電子公告欄的方式來發放消息。官方的學生會不僅沒有出來阻止,反而為學校辯護,居然說什麼“民主牆實際上只是一個鐵架”,撤掉了“更符合社會進步”,等等。
這種做法,不僅是嚴重的破壞北大傳統的行為,更是對那些對三角地有深厚感情的北大校友的不負責任的言論。眾所周知,北大的三角地在北大的校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從1957年的北大民主牆運動到文化大革命,從八十年代初期的北大學生競選到1989年的學生運動,三角地都是學生和社會人士匯聚討論的地點,多少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在這一塊小小的三角地上發生的。在嚮往自由民主的北大人心目中,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塊三角地,它根本就是北大精神的聖土,是北大人追求理想,擔當社會責任的象徵。即使我們不感情用事的說,它也是北大的重要紀念地之一。這樣豐厚的歷史承載,怎麼可能“只是一個鐵架”呢?我有一個北大的學弟,已經離開學校3年了,現在在歐洲留學。前天他在MSN上跟我說,他看了這樣的新聞,真是痛心疾首,他為北大感到恥辱。我想,他的痛切反映的是許許多多北大人的共同心聲。我父母都是北大畢業生,我周圍很多朋友也是北大人,我敢說,如果北大校方有勇氣做一次公平的民意調查的話,他們的決定是一定會被否決的。
一個大學不珍視自己的傳統,就不可能有光明的未來。今天的北大已經逐漸失去光彩,這是校方拋棄傳統的最大惡果。有一天,當北大的事情可以通過民意來處理的時候,我們作為校友,一定會呼籲重新恢復三角地的原貌,恢復北大的傳統。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