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日電)台東縣卑南溪出海口河床護岸,首次採用新的生態工法,將過去鋼鉛編成的蛇籠,改以竹編蛇籠取代,不僅可以減少河床的破壞,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至於護堤的效果如何則有待觀察。
台東市中華大橋下方、卑南溪旁,最近一群工人,有人忙著燒烤竹子,有人忙著編織竹籠,這些竹籠長八十公分、寬七十公分、高六十公分,將用來裝滿五百公斤的石塊,這是第八河川局嘗試新的河川護岸生態工法。
過去傳統的生態工法是,將鉛絲編成長方形的空盒狀,以上下排交錯的方式置於施工地點,然後再填入約二十至三十公分的鵝卵石,並於空隙填補較小型的鵝卵石,鋪設高度約為三分之二的籠高,最後再以鋼絲固定各面,用以加強其強度,以免毀損。
有時候用在邊坡穩定上時,也可會卵石中填入泥土及草籽,使蛇籠長出植栽,利於與周圍環境結合,並美化景觀視覺。
台灣地區目前可在多種環境中見到「蛇籠工法」的施作,但不盡然適合當地環境,有時候可能造成河川遭到破壞,或是鋼筋汙染河川。
第八河川局於是嘗試將鋼鉛蛇籠換成竹編蛇籠。第八河川局工程專家陳瑞林表示,過去傳統蛇籠,需要大的石頭,取得不易,且可能對河川生態景觀造成影響;而竹編蛇籠事實上比鋼鉛還堅韌,且採用三十公分以下的鵝卵石,取得容易,再者需要龐大人力,又可增加就業機會。
陳瑞林表示,竹編蛇籠安置在湍急的河岸,它對砂石抓力很強,久而久之就成為新的天然堤岸;不過,目前這項工法是新的試驗,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