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高峰會 林懷民馬水龍李名覺大師對談
【大紀元10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洪微雅台北十九日電)獲頒今年國立台北大學名譽博士的作曲家馬水龍、編舞家林懷民、劇場設計師李名覺,今天共聚一堂展開一場藝術生涯的對談。他們一致表示,藝術中,東、西文化的融合,是不能強迫的,否則就淪為造作。
中正紀念堂兩廳院下午舉辦2007年關渡藝術節「大師風采系列─大師對談」活動,會中林懷民開玩笑地表示,自己寧願活的像「垃圾桶」,「有甚麼就抓甚麼」,不會刻意限制自己作品的呈現方式。他認為各種文化不該只注重表象,而應消化吸收,了解不同文化的社會意義與背景。
林懷民說,曾經想離開雲門舞集,但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他繼續堅持下去,他說「環境不會因為你的憤怒而改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十八歲前在上海成長,從此移民美國的李名覺說,京劇簡約之美和美式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但藝術東西文化的融合不能夠強迫,應該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如果創作還感到自己刻意融合東西文化,那就太造作了」。
李名覺說,雖然已經退休,但驕傲的是仍在教學上有貢獻,所有現在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不必依戀過去的榮耀,現在會遺憾沒有更多作品呈現,但欣慰的是投入更多精神在教學。
李名覺認為藝術是長時間的累積,所有的工作都和生活互相影響,每次經驗都會影響作品的呈現。
對於自己被歸類為「國民學派」的馬水龍表示,被這樣歸類「覺得很好笑」,因為對自己的作品,不會刻意,重要是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要傳達甚麼訊息給觀眾。
馬水龍說,自己的藝術是自然而然的,和成長背景有極大關係,從小對歌仔戲、北管、南管的耳濡目染,青年時期對西方音樂的狂熱,造就他作品中,東西文化融合的部分。
馬水龍慶幸自己當年到藝術大學學音樂,他說,那是一生的轉捩點。當年家境不好,所以在藝大可說是「全工全讀」,成功嶺當兵時還引發猛爆性肝炎,但還是活到了今天,並且可以從事最喜愛的音樂工作。
內在的狂熱和熱誠支持馬水龍堅持到今天,他說,雖然創作的過程常會遇到瓶頸,但過程的甜蜜是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