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經濟最大威脅在何處?
【大紀元10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2007年10月19日華盛頓報導)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提出了積極推進戰略經濟重組、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目標。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表示,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對宏觀經濟所面臨的風險放鬆警惕。
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在十七大黨代表大會上突出了構建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等中共第四代領導人的理論創新。胡錦濤還承諾要進一步採取措施,在經濟繼續增長時提高中國經濟的總體質量以及國際競爭力。
*科學發展觀的實施仍有差距*
美國花旗銀行負責亞洲地區的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過去5年來為了建立和諧社會而採取的相應的經濟政策相對比較成功,但是在科學發展觀方面的實施則還有一定的距離。
他說:“這幾年政府一直說要控制投資規模,要控制通貨膨脹,要降低貿易順差,要控制環境污染等等,有很多政府一直希望解決的宏觀經濟問題。但是從目前來看,好像還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觀。”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第5年以兩位數字的速度增長,投資規模一直難以得到控制。8月份的通貨膨脹達到6.5%,是過去11年來最高的;與此同時,中國的貿易順差日益膨脹,不僅帶來外匯儲備的繼續快速增長,而且使中國與美國和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日益加劇;而環境更是日趨惡化,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16個在中國。
*政府看重和諧社會經濟調控不利*
黃益平表示,中國政府其實採取了一系列調控宏觀經濟的措施,例如在今年連續5次調高利率,8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給經濟降溫,但是調控效果並不明顯。黃益平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政府考慮的重點是建立和諧社會,以減少社會動盪。
他說:“所有的,比如說緊縮的措施,最終都有可能導致在短期內就業人數下降。這對於和諧社會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 採取相對嚴厲的宏觀緊縮政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或是阻力比較大。”
這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表示,當然也不排除中國的決策階層對於這些經濟問題還沒有達成共識的可能性。
*中國經濟面臨外部和內部風險*
儘管對於中國政府來說穩定壓倒一切,但是,國內外的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即將面臨的是造成不穩定的最危險的偽裝形式,即通貨膨脹。中國一位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非常敏感階段。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也對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感到憂慮。他認為,中國經濟目前的情況看來與1988年到1989年以及1993年到1996年期間的通脹災難發生之前的情況類似。
花旗集團的黃益平說,通貨膨脹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問題,也可能變成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因此需要保持警惕。但是,他並不認為這個問題會在短期內發展成一個大問題,因為非食品價格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一直保持在1%的低水平。他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風險既有來自外部因素造成的不確定性,也有內部的因素。
他說:“我覺得,今後一段時間對中國來說,從短期來看面臨的比較大的壓力就是,外部需求如果快速冷卻的話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的衝擊,因為我們對外部需求的依賴性非常高,像進出口在第二季度的時候已經佔到GDP的9%。這個可能對經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反過來說,如果這部份的推動作用迅速疲軟的話,對下一步如何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他說,中國投資的快速增長產生了大量新增生產能力,這些生產能力如果找不到出口的話就會成為過剩生產能力,會對下一步的經濟運行造成很大的壓力;另外一個外部風險因素就是海峽兩岸的形勢。他說,台灣民進黨在明年3月總統大選之前會採取各種動作,因此兩岸關係如何演變在今後6個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最大風險是自滿情緒*
黃益平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可能來自中國內部,即中國的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存在的自滿情緒。
他說:“因為我們的經濟一直是以這樣高的速度在增長,而且保持了這麼長的時間。大家就會覺得,好像中國經濟不會有問題,我們一直很有辦法能保持這樣下去。我覺得,如果對風險放鬆警惕,可能是我們面對的最大風險。”
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黃益平認為,中國在匯率改革上採取的政策措施與亞洲鄰國相比也顯得非常保守,並沒有實現2005年7月匯率改革時所提出的有管制的浮動以及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目標。不過,他也認為,即使是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也不見得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