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沐 : 平面媒體的困境與出路
【大紀元10月14日訊】【按:媒體只是平台,而任何平台都需要內容、也就是信息來填充。信息曾經記錄在木頭上,石頭上,布帛上…介質在變,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並沒有改變。報紙消失了,有遺憾的一面,但世界並不一定因此變的暗淡。感謝技術進步,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在公共領域製造和傳播信息。留給每個人的問題是:如何利用這個便利,誠實而負責任的參與信息世界的互動,而不是僅僅製造和傳播海量的信息垃圾。】
目前媒體的競爭是空前的,在異軍突起的電子媒體面前,平面媒體日呈頹勢,如何走出平面媒體的困境,已成了報界的重要話題。
平面媒體的頹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發行量和廣告量的雙重下降,而且二者密切互動,成惡性循環狀態,這在西方主流媒體和海外華文媒體都有表現。
造成平面媒體困境的最大原因就在於電子媒體的興起。面對電子媒體尤其是互聯網,平面媒體喪失了很多的競爭優勢。
首先是時間優勢的喪失。即使是日報,一早發佈的新聞已成為「舊聞」,更遑論週報。
其次是發行優勢的喪失。互聯網根本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報紙即使再有影響,發行都要受地理環境、政治因素的影響。
第三是價格優勢的喪失。購買報紙就要花錢,而互聯網並不會因多讀一條消息而產生新的費用。
第四是閱讀優勢的喪失。報紙的發行點即使近在咫尺,購買也不可能足不出戶;即使送報到家,也難以隨叫隨到。而互聯網可以在家、在辦公室二十四小時閱讀。
第五是成本優勢的喪失。報紙無論如何節約成本,從印刷、紙張到發行各個環節都要遠遠高於電子媒體,故競爭必然處於劣勢。
至於電視,以其聲像的優勢,已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收音機則無論居家、駕車都是重要的信息渠道,對報紙同樣形成了很大的衝擊。
由於平面媒體在這方面的缺陷,筆者估計,其將來的發展趨勢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淺嘗輒止的報紙新聞會越來越被讀者厭棄,而深度新聞報導、深度新聞分析則會受到讀者歡迎。讀者對日報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少,而對週報則會有所增加。
第二、大而全、百科全書式的報紙,其市場會縮小,大而淺、大而平庸的報紙肯定更是市場淘汰的對象 ;精緻、專業、雜誌式的報紙則會受讀者青睞。
筆者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聞市場,報紙如果要想有所突破,出路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
出路之一、日報免費發行勢在必行。為擴大市場份額,日報必須以免費發行開發讀者群,同時增加廣告的接受面。當然,不是一開始就一週七天免費,而可以從每週免費一天、兩天起步,然後逐步推開。以報紙銷售費用的小的捨棄,換來廣告收入大的提升。
出路之二、報紙應向印刷精美、便於攜帶方向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如果報紙印刷質量差,影響視覺效果不說,還由於油墨的污染會使讀者望而卻步,同時,厚厚一疊的報紙往往也給讀者的翻閱增添了不少煩惱,這些都應該是報紙尤其是海外華文報紙注意改進的地方。週報尤其應注意這一發展方向。
出路之三、隨著全世界個體主義的發展,人們會更多關注自身的利益,故報紙的地方化、平民化特色會越來越重要,而重大新聞、獵奇新聞在報紙中的重要性將會有所下降。所以報紙內容接近地方、接近民眾,即接近自己的讀者群的切身生活就顯得十分重要。
出路之四、在記者團隊採寫新聞之外,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評論團隊,為讀者提供獨特的新聞分析將是報紙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因為新聞大同小異,加上報紙新聞的相對滯後,要出特色較難,而評論由於解讀水平的差異,強大的評論團隊則會使報紙發展出應有水平的空間較大。故筆者估計,將來在每個報社在採訪部、編譯部之外,設立單獨的評論部也是必然的趨勢。
出路之五、報紙應尋求與電子媒體結合的途徑,借助電子媒體短、平、快和音像方面的優勢,彌補本身的不足,走對外聯合的道路也好,走自己綜合發展的道路也好,總之,必須與電子媒體「合」,不「合」就等於放棄了一條出路。
筆者所言,僅為一個普通報紙從業人員的點滴體會,只可「知」,無法「行」,難以做到「知行合一」;要「行」,則是報紙業主的事,而且還必須抓住時機「早行」。惟其如此,方可因應報業所面臨的困境,並找出一條繼續發展的道路。
--原載:《環球華報》,2007-09-28
//www.coviews.com/weblog_entry.php?e=5042(//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