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娜芝加哥報導)芝加哥台大校友會在9月30日下午兩點在芝加哥文教中心舉辦醫學座談會,主題為「黃金歲月、快樂人生 – 中年後的心理保健與適應」。主講人心理學專科教授謝天詒由心理學的基礎觀點指出應如何建設心理,以享受有意義及快樂的中老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蔡俊晴重點深入討論在美中地區移民如何面對退休及終老的問題,及長期的焦慮與苦悶對中老年人健康的負面效果。兩位主講者學有專精,知識淵博,機智幽默,說唱結合的演講,讓到場的數十位聽眾受益良多。
台大校友會向蔡俊晴醫師(前排左二)和謝天詒教授(前排左三)頒發感謝狀﹐前排左一位會長李曼誼
台大校友會鑑於大部份的醫學講座都著重於身體的保健,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對心理方面的建設及心理病的預防較少提及,但是近代發達的醫學證實心理的健全是一切的根本,心理對生理及器官運行及協調具有深遠的影嚮力,必須具備樂觀健全的心理狀況才能遠離疾病不當的侵犯。尤其有很多瀕臨退休年齡的朋友,如何心理準備以享受美好的人生,也是一個切身的議題。座談會由台大校友會會長李曼誼主持。
人,從出生、成長、成家、立業、以至退休,終老,不僅是年歲在改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週遭的環境,人際的相對關係也不停的在變化,有些轉變是經年累月,慢慢堆積而成;有些轉變猶如狂風暴雨,急速而不可抗拒的壓頂而至,這些所有的改變,都需要我們用累積的經驗及智慧去處理、適應、接受。如果不能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心身,則將陷入病態心理狀況中,不僅自身受苦,所有週遭的親友也陷入痛苦的深淵。
「五月是年少青春的歲月,十二月是年老充滿遺憾的歲月,九月呢,九月是中年,是分水嶺,是交叉路。」從事心理學教育達38年之久的謝天誼教授,用九月來形容人生的中年,他認為,21世紀需有的性格是樂觀(optimism)、知感(empathy)但不等於同情和自製(impulse control)。中年以後要做到二點就可以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那就是學會饒恕,包括不記仇、不含怒、不報復和不懷恨。學會饒恕別人也學會饒恕自己;二要存感激之心,人生命中有很多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要感激他們,同時也要付出去幫助別人,這樣才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謝教授的演講引經據典,中西合用,用大家熟知的故事娓娓道來,並用美麗的歌喉演唱英文歌曲讓大家輕輕鬆鬆地就明白了心理保健的要點。
現任職Hines 榮民總院,擔任急性精神科病房主任蔡俊晴醫師,負責指導Loyola醫學院年輕的精神科醫師與學生的臨床訓練。他向大家介紹了長壽的秘訣。(//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