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一個科學性的空間表現
一、前言
在文藝復興早期,建築家布魯內勒斯基 (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 因致力於研究古代建築,而去測繪這些古代建築的結構。由於他要把古代建築的樣子正確的記錄下來,所以發明了科學性的透視法。
根據馬內提 ( Antonio Nanetti ) 的記載,布魯內勒斯基曾公開示範過,他站在佛羅倫斯大教堂的中央門扉裡面約1.75公尺之處,描繪對面的廣場和臨洗堂。畫面是一塊大約1呎見方的板子,以門扉的外線當成化的外廓線,視角大約成直角,畫面天空的部份塗上銀色,已反射真實的天空。畫完成之後,布魯內勒斯基在所畫的背面畫面中心視點的位置鑽一個小孔,其形狀是切掉尖端的圓錐狀,畫的背面之小孔對著眼睛豎立於眼前,一手伸開拿著鏡子,從畫中的小洞窺視著鏡子裡的畫。眼睛和鏡子的距離之比,與繪畫時視點和實物距離之比相等,其映像有如真實的ㄧ般,而且塗銀的部份能反射真實的天空,可以看見白雲飄飄。馬內提認為布魯內勒斯基發明的透視畫所具有的嚴謹性是經的起考驗的。
ㄧ般而言,狹義的透視法的線透視,在文藝復興時期線透視法大量應用於繪畫的空間表現。因此,也可以說線透視法的應用是文藝復興繪畫空間表現的ㄧ大特色。在早期大多為一消失點透視,及至16世紀末,才漸漸出現較多二消失點透視的表現。
圖一 吳保慶 透視校園 水彩
線透視法的限制是畫者必須靜止不動,以單眼直視對象物,單眼的視錐約為60°,把這角度內所見到的物體客觀的描繪下來,即是透視法的基本方法。
這種把對象物視為客觀實體的表現方式,在繪畫表現方面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二、單元設計
(一)單元名稱:
科學性空間表現
(二)水彩史的回顧:
文藝復興時期,北歐出現了一位極具知名度的畫家杜勒(Al-brecht Dü rer.1471-1528 ),他以水彩畫和版畫見長,在下期的水彩教育,這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一般狹義的文藝復興,指的是南歐,尤以義大利地區為主。當時用到的繪畫材料主要有一、濕壁畫 ( fresco ) — 以石灰泥在牆壁打底,必須在牆壁潮濕的時候,把要畫的部分從頭到尾畫好。乾了以後,任何再塗敷上去的筆觸,最後幾乎都會剝落,因此在畫之前,底稿就要做好周全的準唄。二、蛋彩畫 ( tempera ),蛋彩是以色彩調和蛋黃的繪畫顏料。通常是在一塊質地精美的木板上事先舖塗的石膏底層 ( gesso,混合了膠的石膏,能使木板變成一塊光滑潔白的表層 ),打好草稿,在陸續加上層層的蛋彩,最後塗上保護的透明漆。蛋彩多用在祭壇上的畫作和祈禱用的圖畫。十五世紀後半葉,人們試驗了許多方法,希望能讓藝術家能更容易更自由地創作,一般說來,這些新技巧包括了在木板和畫布上使用油彩的技術,漸漸地,濕壁畫和蛋彩畫就式微了。三、素描,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根基在素描,除了常見的金屬尖筆 ( 金尖筆、銀尖筆、鉛尖筆…… ) 之外,一種以羽毛筆沾棕色墨水在特製的有色底紙上作畫亦很普遍,可謂是單色的水彩畫。
三、活動發展
1.命題—以一消失點透視的方法畫建築物。尋找好要描繪的建築物。
2.定好消失點的位置,把建築物外形畫好,注意其深度平行線延長後能集中在消失點上。
3.構好圖後,以平塗及縫合方式把畫面完成。
四、創意實驗
命題:不可思議的「╳╳」
掘取生活中最有感受性的建築物,以透視加聯想的方式,產生一種超現實的空間。
圖二 陳文賢 不可思議的校園 水彩
圖三 吳保慶 不可思議的校園 水彩
五、參考書目
※大都會博物館美術全集4.義大利文藝復興 台北 台灣麥克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rt ( 1970 ) ,London.
※Janson , H.W. ( 1986 ) History of Art , New York
(本文轉載自《水彩雜誌》秋季號1994第五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