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特稿)儘管跨黨派伊拉克研究小組提出報告,具體提出美軍撤離時程表,但布什政府在共和黨與國內保守派護衛下,堅稱「撤軍絕非選項」,甚至反向研議加派軍隊赴伊。當前局面是,即使駐伊美軍最高指揮階層也質疑增兵效果,但基於顏面與利益,布什是鐵了心,卸任前不會在伊拉克政策上妥協。
這份報告公布時間恰好與新任國防部長蓋茨任命案在參議院通過的同一天。蓋茨在參院外委會聽證會上直率指出,美軍在伊拉克沒有贏,美國的伊拉克政策不進行調整,將會有大災難。
白宮一開始對這份報告保持低調。布什說,「其中諸多建議令我們很感興趣,我們會認真研究並立即行動」,後來甚至一度承認「美軍還沒在伊拉克獲勝」。但隨著美國保守派份子與共和黨大老群起攻擊這份報告是「投降」、「愚蠢」、「姑息主義」,布什的態度即轉趨強硬,白宮開始說這份報告「不切實際」、「難以執行」。
十二月中旬起,布什也開始擺硬姿態,公開表示「勝利是可以達成的」、「撤軍絕非選項之一」,即將卸任國防部長的倫斯斐還恐嚇「提早撤軍將是大災難」。
布什政府由軟轉硬,後台就是全美各大保守派媒體與黨籍大老的支持,共和黨內問鼎下屆總統最具聲勢的參議員馬侃直接建議「短期大規模增兵巴格達」,「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及保守派電視名嘴都狂批伊拉克研究小組的報告是「投降的猴子」、「懦夫報告」、「親吻敘利亞與伊朗的屁股」。
白宮淡化這份報告的重要性,從布什多次公開回應都強調「聽取各方意見」幾可預見,這份由兩黨重量級菁英經歷近一年觀察訪問與研究討論出來的成果,最終仍將束之高閣。
許多民主黨人士只是表面肯定這份報告,實際上也不看好其可行性。自由派民主黨人士甚至直言,美國在伊拉克已經徹底失敗,任何建議都是「白日夢」。
對於布什的固執領導風格,自由派的媒體則開始製作「布什是美國史上最糟糕總統」等專題,「華盛頓郵報」在周日版花了好幾頁分析布什失敗之處。
前副總統高爾則說布什出兵伊拉克是「美國史上最糟糕的戰略失誤」,前總統卡特也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批評這是「美國總統在歷史上所做的最嚴重的錯誤」。
共和黨籍的前國務卿鮑爾為了替大眾輿論加溫,出馬接受電視專訪,嚴肅批判布什政府伊拉克決策的一連串錯誤。他說,「伊拉克現況就是內戰」,「美國即使增兵也無法扭轉失敗的命運,因此美國應將維安任務交回給巴格達政權,且愈快愈好」,並從二零零七年中開始撤軍。
當初因為與布什政府主戰派意見不合而被迫去職的鮑爾說,他完全同意跨黨派小組報告的看法,「伊境狀況嚴重惡化,美國也沒有勝利,而是正在失敗」。鮑爾也同意伊拉克研究小組報告的另一項建議——與敘利亞和伊朗對話。
國際媒體與美國輿論對這份報告影響力的看法,已經由積極轉為消極。初期英美主流媒體與美國國會兩黨領袖都指稱,報告內容對布什構成壓力,更是改變政策的契機,但隨著布什與鷹派的抵抗,原先一股逼迫布什在耶誕節前有所回應的氣氛消失殆盡,十二月二十日的白宮年終記者會中,布什重回老調,稱「決不撤軍」、「美軍最終將勝利」。
從伊戰報告的「兩年內分階段撤軍」,轉變成軍方的「調整美軍任務方向,重點放在打擊恐怖組織與協助訓練伊拉克軍警」,到現在演變成為「增派美軍進駐巴格達」的議題,自由派媒體氣得以專文指稱,馬侃只是布什的代理人,並鼓勵民主黨角逐大位者把馬侃當做練拳沙包。
軍方的看法則純從務實面著手,參謀首長聯席會以及美軍駐伊指揮官都認為,立即撤軍將導致中東更嚴重的亂局,美國最終仍將被迫重返,但他們也質疑增兵的效果,主張先釐清整體戰略,否則目標不明、任務不清,派多派少都難以收拾伊境殘局。
事實上鮑爾的看法可以代表軍事實務,他指二零零五年夏天美國增兵巴格達以求穩定局勢,如今已經失敗,未來任何類似的行動也難以成功,「一旦有人繼續主張增派部隊,如果我現在還是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我會提出的問題是:這些軍隊的任務為何?這個任務可能完成嗎?我們有足夠軍隊完成任務嗎?」
曾歷經三十多年軍旅生涯的鮑爾擔心,美國沒有足夠增援部隊、被迫派駐的部隊輪調週期將越來越長,「美國將面對接踵而至的問題,「以我的軍事判斷,在伊服勤的美軍面臨崩盤、陸軍與陸戰隊須不斷增大規模、國會須撥出額外大量的經費以維持軍力」。
這就是美國伊拉克政策的難解之結︰無法一走了之,卻又怕戰事變成無底洞,布什政府要顧顏面以及黨內支持者的利益,反對人士以外交途徑爭取鄰國支持的想法也過於樂觀。美國自二零零三年三月派軍進駐伊拉克以來已四十五個月,死亡人數已超過三千,美國媒體形容這場仗打得比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實際作戰時間還久,但還看不到終期;這不僅是布什的難題,恐怕也將是下屆總統得接收的最大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