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的傳奇婚姻:相親小姐娶回丫環
【大紀元1月3日訊】 午後軟綿綿的陽光斜掛在餐桌上,在成都,冬日的陽光總是這樣無力但又給人無限“暖”的安慰。我們一家人陪外婆在餐桌邊坐著,從飯後一直到下午2點半。已經有點癡呆且半身不遂的外婆顫顫巍巍地用手按著桌角想站起來,她說:“外公,該睡覺了。”我們趕緊起來兩邊架著她往裏屋走。其實外公都已經去世七八年了。但糊塗了的外婆很多事和人都記不得了,唯獨對外公的一切卻依然清醒。
奇蹟相遇
老人的愛情對我們來說,猶如一段傳奇。還記得小時候躺在外婆被窩裏,聽她斷斷續續講述那些她和外公的往事,我總為外婆灰姑娘般的奇遇而興奮。
外公出生在江浙一大戶人家,由於父母早逝,家產被族中其他叔輩掌握,他19歲便孤身一人到南京求學,中專畢業後,考入國民黨政府銀行系統當職員,後被派到四川宜賓。而外婆出生在宜賓鄉下最貧困的佃農家,她的爸爸因染上霍亂在兩天時間內就突然去世了,本就貧困的家頓時陷入絕境,她的媽媽只能咬著牙將才9歲的她送到宜賓城裏的地主家當丫頭。不料這卻改變了外婆一生的命運。
外婆15歲時,地主家的小姐已到了適婚年齡。媒婆將條件相當的小夥一撥一撥往地主家帶。這其中就有我的外公。外公被帶到大廳裏,接受著地主老爺的“面試”,外婆在旁邊侍候著。我現在只能想像當時的場景:外婆一邊為地主老爺打著蒲扇,一邊偷偷打量著這位可能當選的新“姑爺”。而外公在應對的同時,偶爾也看看這個小可憐似的丫頭(外公身高在1米7以上,而外婆僅有1米5左右;外公比外婆大10歲)。
兩個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人就這樣見面了,但他們誰都沒想到這就是會與自己一生相伴相隨的另一半。
不久,外公再次應邀而來,這次他將與小姐正式見面,為了避免尷尬,外公帶著他的一位男同事一起來了;而小姐則由外婆陪著一起走進了大廳。這次見面後,外公與他的同事又多次與小姐及外婆在外面見過。沒料到這4人最後竟是外公與外婆成了一對,而他的同事卻入贅了地主家。
記得我曾問過外公“為什麼不選小姐選丫頭”?外公說:那位小姐臉上有些許麻子,最關鍵的是有一口因吸食鴉片而變黃的牙齒。我也曾追問過外婆“外公為什麼要你?”外婆則驕傲地說那是因為她有幾分聰明和靈動。她說他們4人一起上街時,外公有時會教她認幾個街邊商店招牌上的字,第二次再經過時,她都會準確無誤地認出,那時外公的眼中總會出現欣賞的眼色。
外公最終用3個月的工資將外婆從地主家贖了出來。外婆拿著個鋪蓋卷走進了外公的宿舍,他們在請外公的同事們吃了一頓飯後,兩個人就算正式結婚了。外婆後來說:“當時兩人除了一張床、一個櫃子、兩個鋪蓋卷外什麼也沒有。”
納妾風波
婚後,沒有文化的外婆成了全職的家庭婦女,她像那個時代的很多女人一樣夫唱婦隨,跟著外公的工作變動,從宜賓到重慶然後又到了成都。外婆說她一輩子要感謝外公三件事:首先就是外公沒有納妾;然後是外公教了她一些文化知識,在解放後又鼓勵她去掃盲班,讓她也能走上工作崗位;最後是外公幫她養了母親並像兒子一樣送了終。
外婆與外公婚姻中的唯一一次危機,出現在他們婚後第3年,那是1943年,他們已到了重慶北碚,外婆18歲了,還沒有小孩。外公的單位裏有很多像外公這樣離家很遠的年輕人,他們常常聚在一起。他們最愛到一個姓鄭的同事家去,因為鄭家有個做菜手藝很好的保姆,大家都喜歡吃她做的菜。外婆也到過鄭家,但她沒想到這個保姆差點就成了她的“妹妹”。
這個保姆是鄭太太的遠房親戚,20多歲死了丈夫後,鄭太太剛好生孩子便叫她來幫忙。家裏來客時,她也會抱著寶寶在旁邊坐著,耳朵聽著客人們的高談闊論,眼睛掃著這些長像各異的人。在這些人中,她看中了外公,覺得他溫文爾雅、談吐得體。不知當時她是如何向鄭氏夫婦表達自己想法的。反正不久,鄭先生就向外公提議納她做妾。
外婆很快從外公同事們曖昧的語言和表情中察覺此事,但外婆卻毫無辦法,她只能更努力地做好妻子的本分等著外公做最終的決定。外婆開始學做江浙菜,開始擺弄因9歲離家而沒有學過的女紅,還向鄰居大嫂學打毛衣……一個月、兩個月也不見外公開口說納妾的事,外婆也不敢問,只是發覺外公很少去鄭家參加聚會了,也更愛吃她做的菜了。
過了4年,我的母親出世時,外婆才向外公提起了這件事,外公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在我的大家裏,我看過太多納妾的事了,這是讓兩個女人都委屈的事。”
半個老師
據外婆講,外公下班後,最大的樂趣一是拉二胡、彈琵琶,那時外公一拉二胡就會吸引很多鄰居停下手中的事靜靜地聽上一段。二就是教外婆識字、算數,常常是小倆口吃完晚飯,就坐在燈下桌邊,頭靠著頭一個教一個學。外婆在外公手把手的指教下學會寫下的第一個片語就是她的名字“舜卿”。過了一年後,外婆便開始讀報了;並給自己的母親寄去了第一封自己親筆寫的信;在外公的要求下,她又開始記生活流水賬了。丈夫這個老師讓外婆領略了識字的快樂。
解放後,政府辦起了掃盲班。這時我的母親還未到3歲,是讓外婆在家帶孩子還是讓她去上學?外公毫不猶豫選擇後者,他說:“舜卿,你才20多歲,不能就這樣在家裏呆一輩子。”在外公的建議下,外婆的母親來到他們身邊,外婆由此走進了社會。讀了兩學期的掃盲班後,當時成都有一家街道辦工廠,外婆進工廠做了倉管員。這時又面臨選擇了,因為此時外公還在重慶上班,讓不讓外婆去呢?考慮了幾天,外公最後決定由他帶著女兒和外婆的母親在重慶過,而讓外婆去成都。由於外婆的能幹,後來她居然做了這家工廠的工會主席,當然這是幾年之後的事了。
一年後,外公因工作調動,也來到成都開始當時中國農業銀行在成都初創的工作,一家人從此開始在成都定居。
孝敬太婆
外婆有8兄妹。大哥二哥被拉了壯丁,死在了戰場上。四姐小時候生病無錢醫治也早夭了。她是最小的一個,也是兄妹中過得最好的一個,50多歲時,她回了趟老家後,曾感歎幸虧遇上了外公,否則她至今仍會和她的哥姐一樣,生活在偏僻的農村。
外婆的母親,我的太婆婆也因為外公,生平頭一遭進大城市、住進磚瓦房。據外婆講,外公對太婆婆就像對自己母親一樣。太婆婆一直活到93歲,跟著外公和外婆一起生活近30年。70多歲後太婆婆因沒有牙,特喜歡吃蒸得軟軟的肥肉。在那個買啥都憑票的年代,肉也是緊俏品,尤其是肥肉。但每次只要家裏買了肉,都必定會蒸得軟軟的,出鍋後,外公一定會將第一片放在太婆婆的碗裏。外婆說,那時家裏的重點第一個就是太婆婆,然後才是我母親。
太婆婆是舊式女人,對身後事最為看重。從80多歲開始,她總是提起自己的後事,她說要回老家埋在太外公身邊、要一口好的棺材。92歲時,太婆婆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便反復要求外公外婆送她回老家,外公和外婆專門請了假,坐上火車將太婆婆送回了老家,安排在外婆的三哥家裏,還按太婆婆的要求跑了幾家買回了當地最好的棺材。留下太婆婆的生活費和千萬叮囑後,兩人才心有不安地回到了成都。
第二年春季,太婆婆病重,外公和外婆又趕回去,臨終前太婆婆拉著外婆的手說:“么妹,你是有福氣的人,你要對家英(外公的名字)好。”
外婆確實是個有福氣的人。記得我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外婆外出買菜,結果卻流著眼淚回來,原來她在菜場遇到了小偷,金項鏈被偷了。聽著外婆的哭訴,外公連忙上前安慰說:“不要傷心了,我再給你買一條。”外婆一聽就說:“你的工資都在我這兒,你哪來的錢嗎?”外公說:“不抽煙、不喝茶也要給你買。”外婆一聽掛著淚的臉就笑了:“就你這個煙鬼也能不抽煙,比叫你戒飯還難。”但幾個月後外公真的給外婆買了條金項鏈。
痛失老伴
我剛讀大學,外公就因肺心病去世了,外婆一下子就像變了一個人,她常常一個人靜靜坐在外公的書房中,把外公身前用過的眼鏡拿出來擦了又擦,外公身前最愛看的英文書和小說被她整整齊齊地堆在書桌邊上,誰要動一動她也不許。
媽媽怕她睹物思人,便送她去“周遊列國”,先去新疆叔叔家,再到北京親戚家……但每過兩天,外婆會打來電話,“書房窗關好沒,小心雨水打濕書”,“明天是外公生日,你們要給他過”……之後的每年清明、外公的生日、大年初一外婆都會帶領我們全家去外公的墓地看看。直到她中風慢慢變癡呆,但這以後她會常常以為外公還在她的身旁,她會常常說:外公,吃飯了;外公,天涼了加衣服;外公該睡了……
記得,我和丈夫回成都舉行婚禮時,外婆拉著我們的手曾說過的話:“夫妻就要相互照顧、相互扶持,結為夫妻就是一輩子的伴。”也許很多人追求的是浪漫刺激的愛情,但我更珍視的是外公和外婆這樣的長久而溫馨的婚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