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九日電)高中歷史課本大翻修,多位專長台灣史的歷史學者今天表示,教科書本來就會不斷再改寫,而且所有歷史在書寫過程都有意識形態,重要的是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在編寫時,意識形態要符合台灣社會現實,更要貼近學生成長經驗的學習需求。
針對媒體報導高一下學期以中國史為主的新版歷史教科書諸多爭議,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教授、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史教授李筱峰,分別從台灣歷史角度提出以上分析。
陳芳明說,所有歷史在編寫過程都有意識形態,台灣的歷史教科書應該要符合台灣現實,但過去太偏頗,對台灣學生的傷害很大,現在嘗試改寫,他覺得比較好。例如,國父是後來追加的稱號,是以國民黨為中心創造的歷史觀,改掉不是很大的問題,又如大陸是中國,中國本來就是加入聯合國的國家,要不然它是什麼?
他指出,教育要認清自己面對的現實是什麼?而不是被架空、脫離現實;過去歷史教科書內容不符台灣歷史的現實。
有媒體報導審定委員有意識形態,陳芳明認為,提出質疑也是一種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沒有對錯,重要的是要照顧客觀事實,與所謂統獨沒有關係,因為教科書本來就會不斷改寫,有一天統了或獨了,也都會再改寫。
戴寶村表示,歷史教育一些改革也是台灣教育改革的一環,隨著歷史學術的發展,過去偏重政治歷史與所謂偉人的歷史,現在趨向逐漸重視社會、經濟、一般人的庶民歷史,和過去偏重帝王將相與政治偉人的歷史觀不同;他並指出,現在也比較重視學生學習歷史要與成長經驗貼近,比較重視本土歷史、台灣史份量增加是自然的發展。
另外,戴寶村指出,歷史教育改革也開始強調中性與多元敘述,這與人類歷史文化發展多元有關,不定於一尊的歷史觀才可使學生有多元思考,以面對全球趨勢,這些觀點彰顯在教科書內,也與過去黨國思想、官方說法有所不同。
戴寶村說,面對改革,有人不願深入瞭解,以帶有自己政治意識的角度反應,指政黨輪替後政治又凌駕一切,其實與歷史學發展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有關,這樣的歷史教育改革比較合乎歷史發展趨勢與教育原理。
李筱峰則反問「為什麼要反對愈改愈好的教科書」,他說台灣的歷史教科書應該站在台灣主體的立場來寫,如同各國歷史課本都站在各自國家的歷史立場來寫,不應像過去把台灣當做中國邊陲的立場來談,報導指控教科書審查有意識形態,其實是媒體自己有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