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9日訊】自由時報 文/柯俊銘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教師的負擔較以往沉重許多。除了地位大不如前外,資訊爆炸時代的來臨、親師關係的經營、學生品行的規範、升學率的競爭與教改的因應等,都讓現今為人師表者身心俱疲。
當下或許有人會萌生「不如歸去」的念頭,但若能在察覺耗竭徵兆時,採取適當的應變措施,其實未如想像中的悲觀。茲提供以下建議:
●推陳出新:審視目前的工作內容,將例行性或無趣的部份羅列出來,發揮創意或想像力,嘗試以不同的方法處理。
●精進深造:針對某個教學領域,持續進修相關課程,強化個人專業。如參與工作坊或組成讀書會。
●建立關係:在學校不要單打獨鬥,應和同事維持良好互動,穩固支持網絡。遭遇困難時,對方的意見分享與鼓勵,有助於緩解情緒,提升教學效能。
●轉換跑道:若已在同年級教書許久,可選擇調任其他年級的老師,或專職負責行政業務,新的服務對象與工作環境,也許會更適合自己。
●正向思考:教育是富挑戰性的工作,過程中難免有不如意,多肯定自我價值,從挫折中累積實力,避免因完美主義作祟,徒增無謂困擾。
●適可而止:幫助學生應量力而為,與其凡事面面俱到,保護過度,不如給孩子去思考、感受的機會,從旁引導承擔責任。
●善待自己:日常生活要注意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與規律運動,切勿為教學盡心盡力,卻忽略個人的養生保健。
●學習減壓:平時除需充實壓力管理知能外,也要找時間放鬆自己,從事喜好的休閒活動。若認為效果有限,主動尋求專業諮商。
●培養專長:考量本身的教學背景與經驗,發展相關才藝技能。例如透過讀研究所或考證照,也可成為不同領域的專家。
●另謀出路:若您已努力調適,結果仍不盡理想,最好提早生涯規劃,評估轉行的可能性,嘗試開創事業第二春。
教育是百年大計,成效則倚賴老師的付出。然而在作育英才的同時,也要正視耗竭的來臨。一旦身處其中,不妨放慢腳步,調整處事態度,重新思索未來,並妥善利用資源,相信應能順利走出低潮,恢復昔日的自信與活力。
(本文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