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南北朝時期名醫輩出的徐氏家族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公元420~589年,史稱南北朝時代。在短短的170年時間裡,中國分裂成南朝和北朝兩個國家,而南朝歷宋、齊、梁、陳4朝,北朝歷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5代。儘管當時山河破碎,民怨沸騰,但卻湧現了書法家鄭道昭、地理學家酈道元、醫學家姚僧垣、文史學家范曄等大批名流。尤其是以醫學立業的徐氏家族,先後誕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7世12位名醫,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說起徐家從醫基業的創始人徐熙,還頗有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徐熙原籍山東,後寄籍江蘇,為南朝宋濮陽太守,他素好黃、老之學,隱於秦望山(今紹興城南會稽山最高峰)。一天,有位道士經過,口渴求飲,徐熙熱情與之,道士臨走,留給他一個葫蘆說:「君子孫宜以道術救世,當得二千石」。徐熙打開看,乃《扁鵲鏡經》一卷,於是精心研讀,醫術隨之「名震海內」。

  徐熙生子徐秋夫,官至射剛縣令。他深得家父真傳,醫術高超,尤精於針灸,竟達到了「通鬼神」的地步。

徐秋夫生二子,徐道度和徐叔響,個個不凡。長子徐道度居

杭州,擅長內外科,因為有腳疾不能走路,宋文帝劉義隆便常常令人抬轎請他入宮,給諸皇子療疾,而且「無不絕驗」,最後封他做蘭陵太守,並稱讚他「療疾」為天下「五絕」。也許徐道度感其腳疾之苦,著《療腳弱雜方》,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治療腳氣病的專著。次子徐叔響,曾任大將軍參軍之職,對針灸、小兒科、本草學等都有研究,且著述豐富,撰有《針灸要鈔》、《本草病源合藥要鈔》、《雜療方》、《療少小百病雜方》、《解寒食散方》等書,今多佚。

徐家第四代三人,道度生文伯,叔響生嗣伯、成伯,皆精醫術,且聲名顯赫,頗多成就,可謂徐氏家族杏林生涯中的一個頂峰階段。

徐文伯,字德秀,事南齊。史料載其「倜儻不屈於公卿,恥以醫為業」,故雖終生隨侍於帝王之側而人不以「太醫」稱之。公元456年前後,宋孝武路太后有病,腹部劇痛,眾醫束手,文伯診後說:「此石博小腸耳」,即小腸結石病(應為今之膽結石、泌尿系結石之類疾病),用「水劑消石湯」治療,很快痊癒。於是被擢升為鄱陽王常侍。宋明帝年間,一宮女患腰痛連心,發則不省人事,在眾醫都診為「肉症」的情況下,文伯卻認為是「發瘕」,並令給宮女灌了香油,服後吐出絲縷頭髮而愈。更為叫絕的是,宋後廢帝時期,一次,後廢帝與文伯同游,恰好碰上一孕婦,略知脈學的皇帝診後說懷的是女孩,文伯診之說:「腹有兩子,一男一女」。性急的皇帝便泯滅人性地要剖腹驗證,文伯阻止說,讓我針灸,便可分娩。後果然如他所說。宋亡後,文伯入齊,先後被封東莞、泰山,蘭陵3邢太守。撰有《徐文伯藥方》、《徐文伯療婦人瘕》等書,均佚。

徐嗣伯,字叔紹。善談老、莊之道,喜直言,曾任正員郎、諸府佐等職,尤以醫術精湛、善辨證論治而著名。有一次,南齊直閣將軍房伯玉因時常怕冷,便自服五石散(紫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等5種石藥炮製而成)十餘劑以求溫補,不想服後更怕冷,夏天也要穿厚衣。嗣伯診後說是「伏熱」,遂採用了奇絕的治法:冬季11月,冰天雪地,使病人裸坐在石頭上,兩人捉牢,取冷水一桶桶從頭澆下,直澆得房伯玉口噤氣絕,家屬啼哭請止。但嗣伯鐵面不允。待澆了百餘桶冷水後,病人開始能動,背上開始冒氣,接著猛然坐起,想喝冷水,至此病完全好了。這則案例不僅法理自通,而且是中醫史上的佳話。徐嗣伯還巧思慧眼治癒了不計其數的疑難症,如以同樣的「死人枕席」作藥治癒了3例分別患有「滯冷」、「石蛔」和「眼病見鬼」的病人。著《徐嗣伯藥方》、《雜病論》等書,現僅存《風眩方》一卷。

徐成伯,名謇。居丹陽(今南京),傳家學為業。初事南齊,後因犯事逃到青州,被北魏慕容白曜所獲,送京師平城(今山西大同)。當時,獻文帝拓拔弘久聞其名,為驗證他的本領,便把一病人安置帳幕中,讓他隔幕切脈,誰知他竟「深得病形,兼知色候」,使文帝歎服,自此甚寵愛之,相繼封他任侍御師、右軍將軍等職。徐成伯攻療之驗,極為精妙。但其性情倨傲,不願奉承,即便貴為王公若不得其意,也不為措療,因而遭人嫉恨,幸皇帝作靠山,無人能加害。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體有不適便召謇診治,他在診治皇上和馮昭儀等人的重病時屢建功勳,因而倍受寵優。徐謇善養生,常服藥餌,以至年垂八十而鬢髮不白,氣力未衰。宣武帝正始元年,被授光祿大夫銜,加平北將軍,死後贈安東將軍,齊州刺史。謚日靖。

徐家到第五代,出了兩位名醫。一為徐雄,乃徐文伯之子,與父同事南齊,精於診斷,當時醫術名貫江南,官至蘭陵太守。一為徐踐,乃徐成伯之子,字景升,事北魏,醫術也很了得,但名氣不如其父和堂兄徐雄。對這兄弟二人的治病絕技,史料記載不多,但對徐雄的為人和品德卻有筆墨。據說徐雄性善厚道,通情達理,深受官場、百姓和病人擁戴。尤其他非常孝敬父母和兄長,母親死後,他悲痛至極,幾欲自毀。可沒多久,其兄又辭世,他再也無法自制,扶杖奔喪途中,俯身慟哭,竟哀哀而終。

徐之才、徐之范是徐家第六代中的出色代表,這對親兄弟乃徐雄之子,從小都聰慧可人,最終不負所望,皆成棟樑之材,尤以徐之才著名。徐之才字士茂,據史料載,他5歲誦《孝經》,8歲略通意旨,13歲被招為太學生,粗通禮、易,被譽為「神童」。稍長,博涉經史,兼通天文,尤精醫藥,是當時難得的奇才。他初仕南齊,後為北魏俘,遂事魏、北齊,曾作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尚書令等官職,封西陽郡王。他的好口才留下了不少佳話。未封西陽王時,有一次,他和尚書王元景戲耍。王嘲笑他的名說:「叫什麼,『之才』,我看少一筆,該叫,乏才,才對。」徐之才不惱不怒,馬上嘲笑王元景的姓說:「王字,加上言為『誑』,靠近犬成『狂』,加上頸足是『馬』(繁寫),長出角尾是『羊』」。王元景聽了,張口結舌,尷尬萬分。徐之才醫術高超,有人患腳跟腫痛,諸醫不識,他診後說是「蛤精疾」,並說這是乘船入海,垂腳水中所致,於是下刀為患者剖出蛤精子(可能是海中一種叫游波蟲的小動物)二枚,大如榆莢。武成帝患精神恍惚,幻覺迭出,時常看到空中五色雲氣下降變成美婦,之才診為「色慾過度,大虛所致」,予湯藥數劑治癒,如此等等。此外,徐之才對藥劑學、婦產科造詣很深,曾撰修《雷公藥對》與《藥對》,把藥分為宣、通、補、瀉、澀、滑、燥、濕、輕、重「十劑」;其所創導的逐月養胎法,注重飲食調攝,注意勞逸適度,講究居住衣著,重視調理心神陶冶性情,施行胎教等,這些都有特色,而且是開創性的貢獻。他還著有《家傳秘方》、《小兒方》、《明冤家錄》等書,均佚。年80卒,贈司徒,謚號文明。可惜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徐之林、徐同卿雖分別有太尉司馬、太子庶子的封號,但卻疏學無術,成了他最大的心病。與之相比,其弟徐之范雖聲名略微,但也以醫術出名,曾任北齊尚藥典御,官至太常卿,並襲之才西陽王之爵,後入周,隋開皇初病逝。

徐家第七代,較為知名的醫生是徐敏齋,系徐之范之子。他和父輩一樣,也博學多才,對醫學頗有成就。死於開皇中,贈朝散大夫。可惜史料記載不多,應是徐家基業走向衰微的見證人。

文章來源: 放心醫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