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調和多元認同與民主 美學者提市民國族主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二十五日電)美國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系教授任雪麗(Shelly Rigger)今天表示,在全球化的時代,市民國族主義 (Civic nationalism)或許是民主國家解決多元認同與民主的一個較佳的選項,市民國族主義可以調和認同和民主,也唯有民主才能讓不同的族群可以自由發聲,以彼此說服和妥協來解決不同團體的爭端。

台灣民主基金會今天舉辦「新興民主國家轉型國際研討會」,多位學者探討多元、認同與民主的問題。

任雪麗說,市民國族主義是一種民主實踐下產生的新形式國族認同,市民國族主義可在不需要民族文化一致性的狀態下共享國族認同,市民民主主義的基礎即是成員可共享民主政治制度的參與。

她表示,他相信台灣可以繼續朝公民國族主義的方向前進,民主對台灣人民來說已變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民主是台灣人偏愛、不能放棄的制度,雖然台灣有需多族群、認同的問題,但仍可看到台灣的主流民意還是擁抱民主制度。

來自巴基斯坦Individual-land組織的GulminaBilal表示,公民國族主義最主要能接納不同團體的想法和主張,大家要重視民主精神,及公平參與政府運作機制,她認為認同應該是一種「沙拉式」的認同,她可以同時是巴基斯坦人、南亞人、也可以僅是世界上的一個女人。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蕭新煌說,民主是普世價值,台灣雖然有些族群、認同問題的亂象,但不必質疑民主的走向,未來要關注的是如何發揮民主的功效。

對於憲改的問題,美國杜克大學法律政治系教授Donald Horowitz說,或許台灣可以拋開制憲等爭議的方式,先訂出要達成的目的,就能減少分歧。這樣可以減少台灣社會的兩極化,讓政治人物往中間方向靠攏,他相信台灣人民對這點一定有相當的體認。

Horowitz指出,憲法產生的過程和設計的制度各國皆有不同,有些注重達成的目標,有些看重方式。此外,制定憲法的時候,常常會有歷史上或是模式上的偏見,造成一些制憲的障礙,不過這些都可以再經過討論做出決定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