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西文字、攝影/台中報導) 3年前,正值大學時期,青春奔放、前途一片光明的馬先生,因一場車禍頸椎受傷,導致四肢嚴重痙攣、癱瘓,吃喝拉撒全需要靠人張羅。5個月前,他在醫院接受脊髓腔內Baclofen療法,他的嚴重痙攣鬆弛下來,目前,他展開積極的復健治療,已可以靠著輔助器材練習走路。
復健部醫師周立偉說,馬先生被送進急診時,因為第4與第5節頸椎受傷,導致四肢癱瘓。他的情況類似當年從馬背上摔下來的「超人」克里斯多福,只是情況稍微好一點,屬於不完全損傷,可以說話溝通,還殘存部分運動功能。
然而嚴重痙攣成為復健路上的最大阻礙,他的雙手無法持物,雙腿不但無法自主性活動,連照顧者想幫他伸直都不可能。更慘的是,肛門外括約肌因過度反射性收縮,甚至一週才能排便一次。
復健部醫師周立偉說,馬先生被送進急診時,因為第4與第5節頸椎受傷,導致四肢癱瘓。 |
嚴重痙攣使馬先生的雙手無法持物,雙腿不但無法自主性活動,連照顧者想幫他伸直都不可能。 |
5個月前,馬先生接受脊髓腔內Baclofen療法,在腹部皮下埋入一個幫浦,維持24小時連續給藥後,他的嚴重痙攣鬆弛下來了。馬先生說,接受手術後5個月以來,他的感覺很好,因為痙攣改善了,經由復健治療,如今,他的手可以自由活動,握筆寫字,也能自己拿湯匙吃飯。
現在,他在醫院附近租房子,每天持續到醫院接受復健治療,靠著輔助器材,練習離床站起來走路。他說,他已休學2年,目前最大的希望是把身體養好,能再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將來順利進入職場。
神經外科醫師邱尚明說,中樞神經受傷者,肌肉若長期嚴重痙攣,將造成關節緊縮,身體也會感覺極度不適,治療方式很多,復健、藥物、開刀都有,口服Baclofen最常被引用。但3成左右的痙攣患者抱怨,無法忍受口服藥的副作用,或是療效一直不如預期。
脊髓腔內Baclofen療法,去年獲得衛生署核可在台灣引進,長期給藥方式是在腹部皮下埋入一個植入式幫浦,連續性給藥,劑量隨病人需要做調整。它的優點是無須循環全身,劑量縮減至口服量的千分之一,避免了全身性的副作用。馬先生成為該院的首位受惠者,現在他只要每3個月補充1次藥物,並視情況調整劑量即可。
邱尚明說,脊髓腔內Baclofen療法目前還沒有健保給付,手術費用約需40萬左右,植入幫浦後,患者須每隔3至6個月回來補充藥物,ㄧ次約5千元,並須視臨床狀況調整劑量,務求達到降低肌肉痙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