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考古家研究湛江鯉魚墩人骨盼解廣東人種起源

【大紀元1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二十三日電)六千多年前廣東人長什麼樣子?如何求生?廣東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近日啟動研究從湛江遂溪鯉魚墩遺趾挖出的八副人骨,或可解開古粵人種起源之謎。

廣東「南方都市報」今天報導,為了探求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的廣東人種起源之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計劃利用兩年的時間研究湛江遂溪鯉魚墩遺址出土的古人骨。  

報導引述體質人類學博士、「鯉魚墩遺址人類骨骼種族特徵研究項目」負責人李法軍指出,由於中國南方土壤偏酸性,長江以南地區很難發現保存完整的古代人骨標本。

因此,湛江遂溪鯉魚墩遺址出土的八副古人骨遺骸令人感到興奮。據悉,這是二十多年來南方地區首次發現的、出土人骨最多、保存相對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人骨材料。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到二零零三年一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湛江市博物館和遂溪縣博物館組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根據推算,這個遺址最早年代距今約六、七千年。

根據介紹,這項研究由體質人類學、考古、歷史民俗等領域的研究者組成,從現在起兩年內,學者們將透過各種專業研究方法,破譯這八副古人骨所蘊藏的「祕密」。  

李法軍表示,出土的八副人骨低眼眶、闊鼻,全部都為「屈肢葬」,這一特徵就讓研究者產生許多想像。

他指出,「屈肢葬」的習俗在粵東地區其他考古學遺址未見,卻與漓江流域的桂林甑皮巖遺址葬俗相近。

此外,鯉魚墩遺址出土的陶器等遺物,也表明這個遺址是屬於粵西和廣西的古文化系統。

甑皮巖古人屬南亞人種類型,那麼,廣東早期原住民,也有可能是從粵西、廣西西江流域遷徙而來,也屬於南亞人種。

目前,考古學者正對這批人骨標本的頭骨、肢骨、牙齒磨耗進行形態觀察和測量,進行骨骼病理學和飲食結構分析,以及考古學文化譜系分析和民俗學研究,希望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廣東真實種族變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