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系列】墨爾本印象:悠閒的人們和失落的門徒
【大紀元1月23日訊】感恩節後,有機緣前往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這是生平第一次來到南半球,但也沒有太生疏的感覺,倘佯在墨爾本的大街上,不覺得太陌生,許多地方像極了美洲、歐洲的一些城市。時不時的,倒是需要提醒自己,這是在澳洲,在墨爾本,不是新奧爾良、布宜諾斯艾利斯、或日內瓦。他們的季節與北美相反,現在是春末夏初,因為參加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第一屆年會而在那裡呆了近一個星期,覺得好像在渡假似的。
對墨爾本印象較深的,是過馬路。每次過馬路時,都不自覺的往左看,而隨行的朋友則一定往右看,因為他們的汽車是右呔、在馬路左側行駛的。坐友人的車出去,都不自覺的走向車的右面,然後再尷尬的回到左面 – 乘客門的一面。看著車子在馬路左面行進,對面的車從右面擦身而過,尤其是高速公路上右面排山倒海來的車流,感覺是挺驚險的。說起來,車輛行駛在路左邊或右邊,只是個習慣的問題。但人們一旦養成了某種習慣,改起來還真得努力一番。
澳洲人的英語自然有英國腔,但本地人說與英國英語差別不小。說美國英語的,本地人一下子就聽得出來。澳大利亞一個極其優秀的地方,就是各族裔之間的和諧相處,他們對不同口音、不同語言的容忍,令人印象深刻。社會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也體現在文字上,據說有十幾種不同語言的報紙,比如希臘語的報紙等,在大面積發行,中文報紙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墨爾本世界各國文化的影響比比皆是,麥當勞和本地的漢堡快餐店並排經營,日本和韓國風味的小吃店也很多。中餐館裡,從清炒豆苗到牛腩煲,味道都挺不錯,只是價錢幾乎是美國的一倍(一澳元大概是美元八毛錢),但人們照舊吃的很滋潤。兼容並蓄的澳洲人據說一經華人朋友帶著去中餐館撮一頓,就立即喜歡上了,而成為常客。墨爾本旅館的洗手間,有排水的雙系統,以利節約水資源。
普遍的感覺是,澳洲人非常的悠閒自在,生活節奏比美國慢一拍。人們慢慢的逛店、慢慢的散步、慢慢的吃飯,但服務依然有很高的效率。與本地人聊天,他們經常不失尊嚴的自我調侃,說他們的祖先是從英國被流放來的罪犯。顯然,流放者的後人對自己在澳洲大地上取得的成就,有不卑不亢的自豪感。澳洲的綿羊油,據說是女士們的最愛;能買到澳洲土著的狩獵工具飛旋鏢,也令人非常高興。
大會結束後,主辦者帶大家去海濱的大洋路遊覽,觀賞「十二門徒」巨石,可惜因為必需趕回美國而沒能趕上。據墨爾本的友人說,這些「十二門徒」的巨石已經屹立了兩千萬年,就在這幾年,居然就倒了四個。這倒是蠻發人深省的。中國人相信天人合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兩千萬年的悠長和等待,一旦逝去,令人惋惜。也許,上天是在借此機會告訴我們什麼東西吧。如果我們能像墨爾本人一樣,放慢一些生活的腳步,傾聽自然的聲音,體察天意的垂象,也許我們會從十二門徒的失落之中,獲得一些有益的體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