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日報導】正館改建 許故宮一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日電)歷時三年的故宮博物院正館改建工程預定二零零七年二月完工。故宮院長林曼麗表示,空間的改變必須要有軟體的配搭,否則華麗美觀的外表只是空殼子。她認為改建後的故宮更有親和力,拉近了民眾與故宮的距離。期待這次改建,能讓故宮成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故宮自一九六五年起,歷經五次擴建。這次的改建是在前任院長杜正勝任內規劃進行,從二零零四年開始施工。改建重點在改善過去人車同道的危險情況,調整展覽動線,將以往依展品類別的參觀動線改為依年代區分;同時進行耐震補強。
正館公共空間改善部分,擴大了原有公共門廳範圍,並將正館因先前增建所形成的不規則前庭向外擴建,結合兩翼的拱門通廊,形成一個公共大廳。公共空間也大幅調整,將販售、服務、休憩、等候等公共性空間集中。原來分別設在三樓的販售空間集中設置在東側,面向戶外庭園的景色;其餘購票、詢問、服務等空間,則面向大眾,人潮顛峰時也能維持寬敝舒適的服務空間。
經過改建,故宮擴大戶外平台可解決一樓平台人車混雜情形,同時故宮在二樓形成一戶外平台。主館前形成一個行人徒步區,配合景觀,創造一個寬闊的廣場。這些改造對戶外空間而言只是一個平台的擴大,對原有外觀衝擊不大。
改建後的故宮正館設有採光中庭,以玻璃封頂引進自然光,讓參觀者視覺更舒展。
在展覽動線調整方面,故宮改善了垂直動線,原一樓門廳和二樓國父銅像前改成一個大型挑空,形成一到三樓屬連貫性的空間,搭配一座十三公尺寬的大型樓梯由一樓上二樓改善館內旅客參觀動線。水平動線的改善將公共性空間集中,展覽空間重新調整,使得水平展覽動線更加流暢。
在正館周邊環境改善部分,正館前設置地下穿越車道,並設置有雨庇的上下車區,遊客以電扶梯直接連通上層門廳。密植喬木以遮擋車流,維持正面景觀的莊嚴氣氛。車流穿越正館,後以一分支匝道向上銜接行政大樓的外場道路和文獻大樓的地下停車場出入口。
九二一大地震後,耐震補強工程成為故宮正館改建整體工程中重要的一環。過去故宮七棟建築中只有兩棟合乎耐震能力標準。經過一般修復、碳纖維補強及加設減震消能裝置,故宮防震能力更勝以往。
改建後的故宮除了提供煥然一新的展覽手法,也增建了數位學習空間,如數位導覽大廳、多媒體放映室、多媒體兒童學習區等,同時持續推動「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和「數位學習」等計畫,營造一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另外,多樣化的餐飲服務、電影院和文化商店,讓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古文物、欣賞新藝術,甚至還可以約會,把故宮成為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