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8日訊】我們身邊不乏有口吃的人,對當事者而言有時候真是「有口難言」或「有理說不清」啊,都是口吃惹的禍!也間接的影響到社交生活。
到底怎樣才算有口吃呢?台灣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語言治療師陳彥琪解釋說,口吃是指說話時出現頻繁、明顯或無法控制的停頓現象,而此停頓現象,包括:音、音節或字的重複、音的延長、氣流或聲音的阻斷;口吃者有時也會伴隨著一些次要動作,像說話時出現眨眼;同時口吃者也常出現緊張、消極、害怕等負面的情緒。
陳彥琪治療師強調當孩子說話時有不流暢出現時,家長不應在孩子面前提起任何和口吃有關的事物,讓孩子保持平常心,並且當孩子沒有出現不流暢行為時給予鼓勵,這樣可增強孩子的信心,讓他對於不流暢的行為不再害怕,也可以幫助他在說話時不再緊張。
若孩子在說話時出現很緊張說不出來的情況,家人可適時幫他說一小段話,讓孩子接下去,不但可降低孩子的壓力,也可減少孩子不流暢的狀況。另外,家人應放慢說話的速度,這樣孩子自然而然會學習不要用很快的說話速度,也可減少不流暢的發生。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出現不流暢行為時,不要覺得很好笑而取笑孩子,這些是父母在家中可以最直接幫助孩子的,其餘的就要交給語言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要從評估中先了解孩子口吃的型態,再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並且教導家長如何把治療室中的治療方法用在家裡。
陳彥琪治療師還提到有時候孩子說話出現不流暢現象,其實是正常的,但家長會覺得是不應該的,孩子為了不發生不流暢的情況,而使得不流暢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在孩子口吃治療中家長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治療中通常會先針對父母做諮商,了解其心態和錯誤的觀念,再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良好互動,很少一開始就針對孩子的口吃做治療,除非孩子已經對自己的口吃有察覺,才會先對孩子做治療。
陳彥琪治療師建議當孩子出現不流暢的行為時,家長應該保持平常心,不要在無形中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並觀察不流暢的行為是不是越來越嚴重,如果頻率越來越高時,可尋求語言治療師一起幫助孩子改善不當的說話方式。文/林維鈞報導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