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崛起後的中國首重取得資源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四日專電)時代週刊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崛起的中國支持許多聲名狼藉的國家,為的是獲得穩定的資源供應,讓它的經濟能持續成長,以抑制國內的不安。
報導指出,中國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二零零五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只有一千七百美元。面對層出不窮社會及經濟問題的中國領導人,首要考慮的問題應該是維持社會的安定,而非在國際上的發展。
然而,中國似乎有意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除了提供非洲國家貸款及大量海外投資,中國也運用它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地位淡化國際上對蘇丹政府在達佛的種族屠殺暴行的譴責決議,因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擁有百分之四十蘇丹南部油礦的經營權。國際人權組織就指出,中國對非洲的政策是助紂為虐。
報導指出,中國不讓國際社會干涉內部事務,而所謂的內部事務,除了西藏的地位,也包括台灣。中國將容忍暫時的不確定情況,卻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前美國國務次卿佐立克曾指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都是以零和的態度看問題,認為對美國及西方國家有利的就對中國不利,反之亦然。佐立克在二零零五年的一項演說中呼籲中國成為國際事務上「負責任的利害與共者」。
中國在北韓問題上與美國合作,華府人士並不會因此就認為中國態度轉變。對於伊朗的問題,中國不但與俄羅斯聯手杯葛美國及歐洲提出的制裁行動,同時還向伊朗購買天然氣及協助伊朗開發油田。
報導指出,中國如果只是和平崛起,不會挑釁其他國家或是對外侵略。然而,仍有一些中國觀察家憂心,未來中國仍有可能與西方爆發衝突。中國最近公佈的國防白皮書顯示其去年軍費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在軍備大幅增強的情況下,中國的台灣政策尤令人關切。台灣自從一九四九年以來即獨立自治。中國卻希望有一天台灣能與大陸統一。美國雖然承認一個中國政策而且和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卻承諾在非因台灣挑釁情況下中國攻擊台灣時會防衛台灣。
報導認為,除非中國領導人特別愚蠢或是邪惡,應不致冒開戰的風險。美國也並不支持台灣獨立。
中國崛起的威脅,其實是在於它仍是一個一黨專政不民主的國家。一些美國政界及商界人士認為,當中國更富足了,必須在政治上會有改變。然而,中國現在愈來愈富有,卻未見任何顯著的政治改革徵兆。
長期觀察中國事務的美國 Johns Hoskins School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的專家詹姆士.曼(James Mann)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中國狂想」(The China Fantasy)中提出警告:勢力強大卻不民主的中國對美國而言不易相處,因為美國沒有像當年制衡蘇聯的類似方法。他指出,美國消費者依賴中國的廉價產品,而且中國握有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當年的蘇聯手中的外匯存底非常有限,而且非常需要美國及歐洲的高科技。
「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負責人艾伯赫.桑德史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認為,中國談和平、合作與發展,讓歐洲人聽得入耳,其實根本是冷酷無情的資源及市場的競奪。
報導指出,中國不計一切的競奪資源供應,其實也招致一些批評及不滿。國際間仍期待中國能平穩的步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