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成語典故與健康:不進油鹽

人氣: 876
【字號】    
   標籤: tags:

「不進油鹽」是一條廣泛流行於我國西南地區的俗成語,原意是指生命垂危,吃不進任何食物。後比喻爲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勸導、說服,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油和鹽,是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在開門七件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僅次於作爲燃料的“柴”和作爲糧食的“米”,具有顯赫的地位。本成語以人體對油、鹽的攝取能力來判斷人生命力的強弱,更說明了它們在人類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油,醫用名稱“脂肪”,主要成分是碳、氫、氧三種元素。分爲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人們常吃的芝麻、花生、大豆、菜籽、葵花子、玉米等植物油,爲不飽和脂肪酸,常溫下呈液態;豬、牛、羊、雞、魚等動物油,爲飽和脂肪酸,在常溫下呈固態。

它們雖然都是人體生命的重要原料,但飽和脂肪酸在機體內可以通過糖來合成,而不飽和脂肪酸絕大多數人體不能合成,因而人們又把不飽和脂肪酸稱爲人體“必需脂肪酸”。也就是說,人可以不吃動物油,而不能不吃植物油。

此外,動物油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而植物油中基本不含膽固醇,並且還有抑制小腸對膽固醇吸收的功能,因此成爲人類生活中的首選。這絕不是說,動物脂肪就不需要,從營養學角度上說,單純偏吃哪一種油脂都是不全面的,動物油是機體熱能的重要來源,西方人體格健壯的主要條件就是他們以動物性食品爲主要熱能的飲食結構。科學家們提倡植物油和動物油搭配著吃,二者相配還有利於增加菜肴的香味,促進食欲,幫助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脂肪的主要功能,一是給機體提供熱能,保持體溫的恒定;二是成爲細胞的組成部分,保護人的體態和重要臟器,防止因震動、牽拉等對它們造成損傷。脂肪攝入充足,人的皮膚光澤,頭髮黑亮,體態豐滿,精神煥發,不懼嚴寒;攝入不足,皮膚乾癟無華,頭髮枯黃,體態消瘦,精神不振,畏寒怕冷。超量的脂肪也會造成堆積,使人發胖,主要表現在腹部和臀部。

在體內,可能包裹在心、肝、腎、腸等器官的周圍,影響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發揮,形成這些器官的早衰,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常見的如高血壓病、冠心病、脂肪肝、脂肪痢等。人體需要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需要脂肪的溶解才能被機體吸收,故它們被稱爲“脂溶性維生素”。脂肪攝入或儲備不足時,勢必還會造成它們的缺乏,與之相關的疾病就接踵而來了。

脂肪的攝入途徑,除作爲主食的糧食外,主要就是通過進食肉類和油脂獲得。一個成人,每天的脂肪攝入量大約占機體所需總熱量的15%~20%即可,最高不超過25%。具體地說,體重爲60kg的人,每天應攝入60g~100g脂肪。分配上以植物油爲主,適量配給動物油。

在不同的環境中,可適當進行數量和品種上的調整,以保證機體的正常需要。如在寒冷的冬季或在高寒條件下作業的人,身體消瘦或患有營養缺乏,表現出皮膚粗糙、乾燥、脫屑,毛髮脆乾的人,應增加油脂的食用量,並適當增大動物油的比例;在炎熱的夏季或在高溫環境下生活的人,身體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病疾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肝膽疾病(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消化疾病(胃腸炎、腹瀉、痢疾等)的人,應減少油脂的攝入量,並適當限制動物油的比例。

在對油類的選擇上,動物油中豬油的脂肪細膩,消化吸收率高達97%,優於其他油類;魚油含有大量對機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而含有極少對機體健康不利的膽固醇,有“長壽油”之稱。植物油中芝麻油香味濃,有補鐵、補血之效;豆油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較高,適合患有心血管病的人長期食用;花生油出油率高達50%,産熱量高於肉類、牛奶和雞蛋,還具有養胃作用;菜籽油中含有8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5%,營養價值不亞於其他油類。它如葵花子油、玉米油、米糠油也都各有所長,可與上述油類交叉使用。棉籽油雖然不乏營養,長期食用對男女生殖功能有一定損害,生食還有可能造成中毒,應當限食。

來源://www.100md.com 中國中醫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