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藝娛樂

趙一鏡:影片「黃金甲」是宣傳黨文化的另一力作

【大紀元1月11日訊】最近市場超級火爆,狂收1.7億的國產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在2006年的中國電影票房排行中取得榜首地位,在這個甚麼事都講究個霸道壟斷的大陸市場毫無懸念輕而易舉的獲得了銷售「成功」。被「忽悠」進影院的觀眾們多半是衝著3.6億的天價投資和電影場面的豪華奢侈的場面去的,為的是滿足好奇心。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這部由「黨」出資,由高級御用導演張藝謀執導的所謂「國產大片」是共產黨繼《英雄》之後又一部洗腦大片,其間充斥的滿是與時俱進的黨文化,比《英雄》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黃金甲》代表中國當前社會腐敗沒落的審美和價值觀

一部電影必須要有「看點」,要迎合當時社會的集體審美和價值觀才能有「看頭」。當前中國觀眾對張導的期待基本上就剩「色彩」了。除了色彩,《黃金甲》又增加了「兩暴」,暴力和暴露,給人以看A片的感官刺激。當今中國社會是在黨文化多年的浸淫下,「飽暖思淫慾」,到處充滿了俗氣和浮躁之風。而《黃金甲》的審美恰好滿足了人們的這種心理,而且這也和黨所要灌輸的「縱慾文化」別無二致。所以離不開黨文化「奶水」的中國觀眾接受起來毫無不適和不良反應。

《黃金甲》的「賣點」包括以下幾個元素:

1. 奢侈。一件王袍造價100多萬,黃金天壇造價500萬,還有畫蛇添足的琉璃,數不清的昂貴服裝、道具,超一流的大牌明星黃金組合和人數眾多的群眾演員,這些信息早在拍戲過程中就一點一點的通過媒體透露給了觀眾,模仿著殃視「幸運52」或「超市大贏家」吊著人們的胃口。對財富的貪慾誘使著人們要通過觀賞「宮廷」戲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 爭鬥。黨文化的鬥爭文化是身在其中的許多人愛看的保留節目。《黃金甲》從頭到尾都是爾虞我詐的宮廷鬥爭戲,爭鬥比的是手段和手腕,斗的是陰損和狡詐,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更有強中手。簡單的人物,複雜的關係,灰暗的心理,無情的打鬥。沒有善惡之分,也沒有正邪之別。

3. 亂倫。《黃金甲》保留了老謀子以畸形三角戀為噱頭的一貫作風,在早期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裡,張藝謀把家族內部變態的性關係和亂倫作為電影的主要看點,《黃金甲》只不過把變態和亂倫搬到了宮廷,並套用著經典話劇《雷雨》中的主要故事結構。其實黨文化裡「我把黨來比母親」就是典型的亂倫主義,讓你習慣成自然。

4. 暴力。共產黨階級鬥爭文化裡主要宣揚的就是暴力文化,而且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暴力。有著「良好」暴力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情操的中國人民對暴力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信奉階級鬥爭「暴力為本」的黨文化對暴力有一種濫用的趨勢,無斗不成戲,並且覺得沒有血腥就不是鬥爭,誰有殺人的主動權誰就有話語的優先權和解釋權。道德與良知?那是文人的文字遊戲。觀看暴力表演是黨推展鬥爭文化,強化鬥爭意識的有力武器。

二、抹黑歷史,搞臭傳統,淪喪道德

黨文化試圖通過《黃金甲》告訴人們:一部人類的歷史就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除了常規意義上的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鬥爭,在家族內部也是通過鬥爭解決的,不要指望天下有甚麼太平日子,「鬥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黃金甲》中沒有像《英雄》那樣露骨的美化獨裁,但絕不是沒有這個意願和表現。

1. 無君無臣,無父無子。

《黃金甲》表現了父子之間的反目成仇,夫妻之間的陰謀算計,母子、兄妹之間的亂倫畸戀,無非就是說明一個問題:甚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甚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甚麼「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全是胡話,在戲中的任何一個人物身上看不到絲毫傳統道德理念,而那些極端暴力和挑釁的字眼卻能脫口而出。那個本該受天下百姓敬仰的偉大君王,其說話的口氣和表現活脫脫的像一個黑社會老大,連用「三個代表」偽裝一下的作秀也省去了。這就是老謀子眼中的古代宮廷!不過也難怪,如果張導讓古代封建帝王也講起了「和諧」和「以人為本」,還怎麼體現出共產黨的與時俱進啊?

2. 無法無天。

給人的印象,彷彿那個社會除了幾個沒用的文人唧唧歪歪的講幾句「兼愛」、「非攻」之外,似乎古代的帝王自己的意志就是「法」,全靠拳頭說話,整個社會沒有規則可言。偶爾有與太子偷情的蔣嬋違規也由於形式緊迫被王后壓下,大王和王后衝突雙方的利益成了焦點,攪起一潭渾水。這倒是酷似當今江、胡之間的黑吃黑,誰取勝對中國百姓來說都無關緊要,因為他們各自只代表自己集團的利益。

3. 濫殺與濫情。

《黃金甲》是古裝武打戲,可是在以前所見的類似電影情節中,見不到如此的血腥,張藝謀把殘忍做到了極致。前面講過,本劇的任何人物都不能讓觀眾有同情、好感,對他們之間的打鬥基本是抱有「狗咬狗」的態度。張藝謀以貌似苛刻的「藝術態度」“負責任」的告訴觀眾,《黃金甲》展現的就是古代社會的一個瞬間,一個縮影,一個沒有人情、人性的社會,充滿畸情和仇恨的人們是可以隨時劍拔弩張,大動干戈的。僅此而已。

三、對觀眾的暗示

馮小剛說曾評價張大導演的電影是「色彩的堆砌」和「濫情」。(可惜馮導自己也整出個濫情的無聊「大片」《夜宴》,多少有點滑稽,但一點也不意外。)如果張藝謀真的一門心思放在研究色彩上,注重表現力那也還行。可是精力充沛頭腦異常聰明的張大導演豈能只在形式主義上打轉轉?為了藝術生命的常青不老,張導看準了走「主旋律」這條光明坦途。

主旋律怎麼和張導聯繫起來了?其實早在1992年拍的《秋菊打官司》(此片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大獎)就是張藝謀有意往「主旋律」靠的一個明顯標誌。此後,包括《一個都不能少》、《英雄》等就一路走了主旋律路線。在觀眾眼中,似乎「主旋律」和獲得國外大獎是對立的,是有你沒我的。其實不然,才華橫溢的張大導演能夠做到文藝片有商業片的收成,濫片有大片的口碑,可以做到既獲政府肯定又得觀眾認可,也完全有能力讓疑似「主旋律」獲得國際大獎。所以有一天張導得了奧斯卡獎,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那是張導藝術上達到完全成熟,昭示著黨文化獲得了全面勝利。

但是善良的觀眾以為國家投巨資給張導就是衝擊奧斯卡填補這項令國人難堪的空白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共產黨需要借用藝術再搞一次全民大洗腦,要通過影片「教育」人,雖然張導及其投資方一再聲稱電影的功能不是教育而是「娛樂」,可是張藝謀熟練掌握著「寓教於樂」的操作技能,可以於不經意間把人就給「教育」了。「寓教於樂」講究的是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且看《黃金甲》中的心理暗示:

1. 玩弄權術要精通厚黑學。毫無疑問,《黃金甲》中大王的厚黑指數最高。黑的方面,追殺髮妻,毒殺後妻,鞭殺親子,這些事情他做起來都是毫不客氣,絕不手軟。厚的方面也不同凡響。他為了攀上樑國公主,不惜趨炎附勢。當上皇帝後,又假裝對前妻很懷念,塑造自己重情重義的形象。即使對於王后,他懷恨在心,卻並不當場揭破,而是在眾人面前仍然裝出很恩愛。

2. 人間沒有真情,所謂真情,不過是濫情和亂倫。戲中夫妻反目,父子相殘,互相揭發,無情打擊倒酷似文革中發生的那一幕幕慘劇。所有人物的行為依據全出自各自的私情、私利,從沒有一點對國家、社稷、民族的考慮,和中共治下的中國有甚麼區別?戲中暗示觀眾,和「腐敗是世界的通病」一樣,類似的鬥爭自古皆然。

3. 槍桿子裡出政權。共產黨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認為道德只是統治經濟的遊戲規則。大王幾次談「規矩」,說不能亂了規矩,暗示「穩定壓倒一切」。甚至在重陽節兵變前夜還和王后一起鄭重其事的寫下「忠孝禮義」四個大字。這對正統文化的嘲諷和誣蔑甚至比文革中批孔運動來的更狡詐惡毒。大王還說:「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暗示「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任何對共產黨不利的言論與行為無異於與虎謀皮。

4. 權力=暴力,以暴易暴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黃金甲》中有兩次展現大王個人威力的情節。一次是在館驛與傑王子鬥劍,另一次對三王子痛下毒手。都顯示出崇尚暴力的共產黨有足夠的暴力對付假想的暴力威脅。這是明目張膽的恐嚇,也無不透出共產黨當前強烈的危機感與焦慮感。

總之,看完了《黃金甲》老百姓應該得出這麼幾個結論:世間沒有真情和正義,只有欺詐和仇恨;一種「正義」代替另一種「正義」,必須使用暴力;如果不能幹掉對手,那就跟著對手「和諧」吧。

張大導演應該知道,真實的歷史是:暴力+利益只能逞一時之威,換一時之「穩定」,天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從《英雄》裡秦王的「用劍的最高境界是不殺,是和平」 到《黃金甲》大王的「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不難看出中共越來越感到底氣不足和心虛氣短了。

2007年1月8日(//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