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可以保乳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外科11位醫生在《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148例分析》中指出,傳統乳腺癌的治療一直採用切除乳房的根治術,但隨著對乳腺癌的深入研究,醫學已認識到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單靠手術切除並不能取得最好的療效。
自20世紀60-70年代起,在放射治療技術進步的條件下,醫學界逐漸形成了乳腺癌的保乳手術治療方案。這種治療方法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幾乎占乳腺癌手術的一半,但在國內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還較少,主要因為病人懷疑這種方法根治能否徹底,並擔心腫瘤會局部復發。
運用規範化的切除、術後乳腺放療和全身綜合治療,可獲得理想的乳腺癌治療效果
其實,大規模的臨床實驗和研究顯示,保乳手術與根治術的生存率無明顯差異。人民醫院本次研究中,局部復發率為2.7%(4/148),低於相關文獻的報道。人民醫院醫生們認為,綜合運用規範化的切除、術後乳腺放療和全身綜合治療,可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規範化的切除是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切除方式,在人民醫院統計的148例患者中,有34例進行了象限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有109例是腫物局部廣泛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其餘的5例僅進行了腫物局部廣泛切除。手術前、手術中均對病人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檢查、方法選擇等。
總結人民醫院治療病例中病人局部復發率較低的原因,醫生們認為與術後常規全乳放療及加量照射有關,術後全身性輔助治療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若不進行全身性輔助治療,術後極有可能發生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
保乳術後大部分患者胸部外形保持良好,但並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適合保乳手術
通過對148例病例的分析,醫生們認為,病情較輕的患者,像早期乳腺癌患者及部分局部進展期患者,進行保乳手術的效果比較好。專家還指出,進行保乳手術治療的患者和醫院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比如,腫瘤直徑不要超過3厘米、腫瘤大小與乳房的比例適中、病人有保留乳房的願望、醫院具備放療設備和技術等。
保乳綜合治療一年後,根據醫學評價標準,人民醫院對108位患者進行了乳腺外形評估,大部分患者的乳腺外形保持良好,其中,外形優的占32.4%,良的為49.1%,差的為18.5%。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張保寧教授在乳腺癌治療的訪談中提到對於早期乳腺癌,我們可以保留乳房就是乳房可以不切除,它的治療效果和切除乳房的治療效果是一樣的。但是保留乳房的是有適應症的,不是說每一個乳腺癌都能保乳。這個可能要靠當地的醫生決定,就是他所得的病是適合保還是不適合保。所謂適應症有一定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不降低乳腺癌的生存率,不提高乳腺癌的死亡率。
張教授說保乳治療整個有一個規範化的模式。歐美國家開展的比較早,中國相對來說開展晚一點。但是這個基本的模式已經都比較確定了。我在這可以簡單提幾句比如說保乳,剛開始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乳房腫塊的大小上。比如說腫塊比較大,就不能做保乳了,腫塊相對比較小,就可以做保乳,國內一般在三公分之內做保乳、四公分也可以做,相對做的醫院少一些了,但是現在也有像四公分、五公分的,我們先給患者做一段時間的化療,就是手術前先做化療,做完化療以後、腫瘤會縮小,這樣可以有一部分,就是原來認為不能保乳的,但是絕對化療以後,腫塊縮小了還可以做保乳,就剛開始從腫塊的大小上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但是現在來說,也是和歐美國家達到共識了,還要考慮腫瘤的大小和乳房大小的比例。這個大家可以理解,如果你乳房比較大,腫塊雖然大了一些,可能也能夠保乳,因為切除乳房腫塊的時候有一定的安全度,不能是貼著邊走,但是由於乳房比較大,切了比較大的組織,就是腫塊切除以後,乳房的外形不受太大的影響。
如果乳腺比較小,這時候腫瘤就不能太大了,太大了就不適合做保乳了這是一個。還要考慮腫瘤的位置,如果腫瘤在乳頭乳暈這個位置,就不大適合保乳。當然國外有這樣做的,乳頭乳暈切了以後做一期再造,但是國內選擇不是中央型的,乳頭乳暈屬於中央型的乳腺癌,一般我們選擇周圍型的乳腺癌,距離乳頭乳暈有一段距離的,這樣的適合做保乳。
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因為比較早的病人做保乳,腋窩沒有轉移的,沒有其他的一些疾病的,比如說膠原型的疾病的保乳以後還要做放療,就是要照射、要做放射治療的,所以這個病人還得接受放療的。當然還有一種也是非常關鍵的,就是病人要有做保乳的需求。她同意、她願意做保乳、她又符合條件,她想做保乳,我們就給她做保乳。
做保乳一定要術後放療,所以有的醫院的醫生也很想給病人保乳,但是這個醫院不具備放射治療的設備,那麼做了保乳,一定要介紹病人到有放射條件的醫院去接受治療,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就不能做保乳了。因為保乳一般來說,等於是加上術後的放療,可以獲得和切除乳房一樣的效果。如果不做放療,國際和國內都有研究,單一的保乳手術不加放療它的復發率是高的。
小編推薦: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非常關鍵,它不僅可以挽救生命,還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的發病原因不是很確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做到減少污染、減少接觸,盡量遠離致癌源。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