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九日電)世界最大的暴龍在科博館現身!這項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美國芝加哥費氏博物館攜手推出的年度壓軸大展「暴龍|蘇特展」,從今天起到明年一月七日在科博館展出,不但有歷年來最大且最完整的暴龍復原骨架化石鑄模標本,還有亞洲特暴龍、中國帝龍與冠龍等暴龍家族成員。
美國芝加哥費氏博物館巡迴展經理惠特尼歐文(Whitney Owens)表示,「蘇」是由女性古生物學家蘇亨佛里克森(Sue Hendrickson)於一九九O年夏天在美國南達科塔州印第安保留區內所發現,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完整且保存狀況最好的暴龍化石(完整性高達百分之九十),生存於距今六千七百萬年前的白堊紀,身長十二點八公尺,身高四公尺,體重約六點四公噸,其死亡時年齡約二十八歲。
科博館說,在發現之初,「蘇」曾經引發了激烈的擁有權之爭,包括化石商人、原住民地主、嫉妒的學術界、執法人員、雄心勃勃的檢察官、各大博物館、拍賣公司和大企業等各界人士隨即展開角力。直到一九九七年秋天,在迪士尼與麥當勞兩大企業的贊助下,「蘇」終於以有史以來最高的化石拍賣價格八百三十六萬美元賣出,並落腳於美國芝加哥費氏博物館。
費氏博物館總共花了三萬小時的時間,修復整理「蘇」化石中超過兩百五十塊骨頭與牙齒,將它組合復原起來,並精細地翻製各個骨骼化石作為展示教育之用。二OOO年開始至今,「蘇」已在美國二十七個博物館、日本四個博物館及新加坡展出,並且從今天起進駐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這也是科博館繼今年春天「極地恐龍」特展之後,又一檔精彩的暴龍特展。
配合這項特展規劃科學教育活動的科博館助理研究員葉蓉樺建議,觀眾欣賞展覽時,可以仔細觀察這些體型外表各異的恐龍,何以都是暴龍家族的成員,牠們的骨架在臀部、肩頸部構造相似之處,以及在中國發現的暴龍與「蘇」在體型、頭部構造上的差別,這正是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因而演化出體格、構造方面的種種差異。
看過現場的精彩展示資料與科學新發現之後,觀眾可以透過現場互動機臺的操作,模擬暴龍成長的速率和感受暴龍走路的方式,當然也別錯過暴龍骨骼拼圖活動,親自體驗一下古生物學家如何將零散的化石拼湊組合為完整的恐龍骨架。透過這項有關暴龍的展示和最新科學發現,觀眾將對暴龍家族有更深刻的認識,進而瞭解古生物演化生存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