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去看醫生、去吃藥是人之常情。尤其現代人對醫學的期望也很大。2006年9月19日《紐約時報》的Barron Lerner 撰文提醒人們在求醫問藥的同時,不要忽視疾病治療中的隨機性。
Barron Lerner 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教授醫學與公共健康學。在與病人的接觸中,Lerner 注意到一個問題,很多病人、甚至醫生在尋求治療方法的過程中容易忽視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一種治療方法對某個病人是否能起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
文章中說,運氣–不管是好運還是不好的運氣–往往因為與醫學的嚴謹性不相符而遭人冷落。不僅是醫生這樣認為,許多病人也是傾向於從生物或醫學上解釋自己生病的原因,而不是運氣。
但是,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運氣的確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比如,許多疾病尤其癌症等,是很複雜的。一種疾病與多種基因或環境等因素有關,所以在不同人身上,從病症到治療效果的表現上就會大不一樣。即使是現代醫學對疾病有了許多解釋,但還有許多時候、許多方面要「聽天由命」。
這種例子很多。比如,北美白人中有1%的人對艾滋病毒具有高度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在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中,大約有5%的人會導致令人擔心的慢性肝炎。
這種現象從病人個體身上也能看到。比如,當運動員Lance Armstrong在1996年發現癌症時,已經擴散到全身包括腦。然而10年過去了,Armstrong 不僅身體沒有惡化,反而還幾次獲得自行車賽冠軍。不少人將他身體的好轉歸功於治療。然而事實上,具有類似疾病或類似治療方法的人們大都故去了。 Armstrong的經歷不能不說是奇跡。
當然另一方面的例子也很多。許多病人從吃藥到飲食,處處聽取醫生的建議,結果對健康的提高也是有限的。比如,50歲以上婦女進行mammogram(乳房X光檢查)和服用降壓藥被認為是很有效的措施。然而它們對死亡率的降低也不到30%。也就是說,還有許多未知因素。
這些無疑說明,人們對疾病的認識還是很淺薄的。近年來許多身心健康的關係、以及行善者長壽的發現也說明了這一點。
參考資料:
//www.nytimes.com/
//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10/10/29451.html
【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