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清代台北交通特展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展

【大紀元9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二十日電)現代交通發達,出門有汽車、火車、飛機代步,但先民們以徒步、牛車、帆船等工具,篳路藍縷,完成各項貿易與發展,引領台北走向國際舞台。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即日起展出「穿山越洋貫東西-清代台北交通特展」,呈現台灣開拓至今的交通發展史。

「喀拉、喀拉」,「喀拉、喀拉」,早期台灣農村不可或缺的牛車,現在已不復見,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特別為這次特展出借鎮館之寶之一「清代拼板輪牛車」參展。

策展人高傳棋表示,清末的木製牛車,車輪與牛身一般高,約有一百五十公斤重,對於泥巴路、碎石路傷害大,後來輪框加裝鐵圈,再改成外框加裝橡膠,早期可見牛車在路上翻了,輪子掉了,不過,牛車在當時可是農家賴以為生的交通工具,展場的牛車可能是全台僅存的牛車。

古代的文書往來靠驛站,台灣第一任巡府劉銘傳到台灣創設現代化郵政,特展現場展出郵政博物館出借的「清代郵筒」,並有劉銘傳等人上奏朝廷有關交通郵政建設的奏摺;此外,還有一頂民間嫁娶的花轎。

台北市文獻會指出,清代早期先民除了步行之外,最常使用的陸上交工具就是牛車與轎子,道路狹窄通行不易,尤其雨後泥濘難以通行,直到清末才有劉銘傳引進人力車,重新規劃街道,並從國外引進第一輛蒸汽碾路機,將道路碾平後,鋪上石塊或石板。

相較於陸上交通不便,淡水河流域上的船隻則是熱鬧許多。現場展出的老照片或版畫中可見舢板船、紅頭船、竹筏、人力轎等實物與模型。

「穿山越洋貫東西-清代台北交通特展」共分五大區:「移民到住民」、「生活的交通」、「海關與開港」、「清末現代化」、「歷史大事記」,展期至十月十日。

配合特展,策展單位將於九月二十四日舉辦「金包里古道秋之旅」,有興趣的民眾可在當天上午八時三十分在捷運劍潭站一號出口集合出發。